個案是40歲左右的單身上班族女性,汗皰疹是長期困擾她的病症,天氣變熱時就容易長,再加上她住在木柵屬於較潮濕的地方,所以每次發作的時候都會拖很久很難好,第一次幫她調油時,她的泡疹才剛開始長不久,泡疹有些還沒破有些已經破了,先選了幾種針對初期症狀的精油,像是絲柏,廣藿香,薰衣草可以針對水泡問題做改善,個案回去擦了一陣子後,覺得這瓶的結痂功能比較弱,恢復狀況沒有特別改善,所以第二次調油因為水泡都已經破了,有一些傷口需要修復,我選了快樂鼠尾草幫助傷口的結痂,茶樹可以清潔傷口,其他的幫助肌膚修復再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水泡破了關係,第二瓶個案擦了之後腳反而更癢,第一瓶的時候沒有這個狀況,有鑑於第二瓶擦了更癢,我第三次的配方希望可以加強止癢和幫助結痂,這次我選擇用岩玫瑰來幫助結痂,然後止癢的部分用德國洋甘菊來搭配其他經由試試看,由於學院的岩玫瑰我買3%的,我就給個案另外單擦,然後其他精油調成一瓶3%來使用,還好這次的岩玫瑰在結痂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個案有明顯感受到比較容易結痂,乾掉的皮會比較快脫落,然後這次有比較不癢了,傷口進步了許多,由於這幾次用油個案覺得腳還是會癢,程度上不同,所以我思考要不要用其他質地的基底來試試看,所以最後這次我調了凝膠型的給個案使用,我讓個案一樣可以擦3%岩玫瑰再加上凝膠,這次的止癢效果真的明顯比較好,個案說他如果被蚊蟲咬的會癢的地方也會拿這罐凝膠出來擦,止癢效果出奇的好~這次的汗皰疹症狀真的非常難纏,也是我做的個案裡面最難調配方的一個,還好終於在一次一次的調整後有找到最好的配方,事後再回來看這些配方也覺得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調配精油就像是做實驗,充滿了各種不確定但也充滿了驚喜,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
文獻查證
1. 病因
汗皰疹目前成因仍不明,而推測可能與過敏性體質有關。較常見的相關危險因子如下:
- 壓力: 汗皰疹常隨著情緒或是身體的壓力出現
- 接觸刺激性或易過敏的物質: 長期接觸水、化學物質、刺激物質、鈷鎳等金屬,如泥水匠、油漆業、美髮業、清潔工作、醫護人員、家庭主婦等。兒童則常因乾洗手、酒精、黏土、顏料、沙子等而引起此症。
- 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熱等,或是較容易出現過敏性皮膚炎的患者。
- 遺傳因素
2. 臨床症狀
汗皰疹最常發生在手指側邊或手掌心處,有時甚至腳趾及腳掌側面也會出現。這些水泡通常很小,大約和鉛筆的筆芯一般大小,並且時常聚集出現,看起來像一叢叢透明的微小粉圓。比較嚴重時,這些小水泡可能會融合形成較大的水泡。一開始的症狀通常以搔癢為主,嚴重時甚至可能會癢到無法入眠。隨著強烈的搔抓,水泡破掉會出現灼熱、疼痛,甚至流血或紅腫的狀況。另外,水泡破掉形成的小傷口也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二到三周後,隨著水泡逐漸乾掉,患部會出現脫皮乾燥的情形,此時搔癢感會逐漸趨緩,但是皮膚乾裂仍可能帶來一些刺痛感。不舒服的症狀會隨著皮膚逐漸癒合而漸漸消失。
3. 治療方式
依據汗皰疹的嚴重度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外用的藥膏主要是使用類固醇藥膏以降低發菸反映;口服藥則有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的藥物;嚴重的汗皰疹病人可考慮透過紫外線進行光療來改善病情。平時照護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避免搔抓, 並遵循醫師囑咐用藥及回診。
4. 照護措施
汗皰疹主要可透過生活習慣來預防,飲食上應清淡,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為主,並避免熬夜,維持規律作息,維持手腳掌通風乾燥,同時也要減少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或刺激的物質,如清潔劑、鈷鎳金屬等等,若需接觸盡量戴手套。洗手時可以選擇較為溫和的洗手液,並且洗完手要確實擦乾。平時手部要適當保濕,可使用乳液或護手霜使皮膚不易接觸到環境中的過敏原。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盡量早中晚各擦一次於腳底,飲食清淡,避免熬夜,保持腳部乾燥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