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為年輕成年女性,身材偏瘦,膚色偏黃,健康檢查時血壓偏低但還在健康範圍內,平常蹲下再起立時會有暈眩感,扶著牆大約3-5秒鐘會恢復,生理期間特別明顯,有時候做瑜珈變換姿勢也會暈,久坐後站立也會暈一下。平時沒有很累也常打哈欠,似乎有點缺氧狀況,冬天手腳冰冷嚴重,夏天待在冷氣房26度仍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末梢血液循環差。促進血液循環,尤其是身體末梢,改善寒涼體質,增溫,改善低血壓、暈眩症狀。記得中醫界有個概念是冬病夏治,手腳冰冷、體質虛寒很適合夏天時來做保養調理,只是夏天塗油在皮膚上會滿不舒服的,因此需要找到適合的媒介作為基底,蘆薈膠和清爽的乳液都算適合,讓個案選擇,個案選了乳液,因為本來就有抹乳液的習慣,所以可接受,還滿特別的,我自己會選蘆薈膠。選擇精油的過程沒有太困難,滿直覺的,想到冬天熱紅酒的香料類,拿了一些讓個案選,還有絕對沒問題的甜橙、天竺葵,讓氣味增添愉悅、紓壓的氛圍。



文獻查證

1. 病因

人體改變姿勢時,位於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感壓反射接受器會發出訊號至自律神經,增加血管阻力或加速心臟跳動,以便將血壓控制在平均值內。但當這個控制血壓的機制受到影響時,便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的狀況。另外一個主要成因,則是來自人體的血液量減少或循環受到影響,也可能會引發低血壓。

2. 臨床症狀

姿勢性低血壓指因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症狀,例如:蹲下站起來突然、坐著站起來頭暈。一般低血壓的判定為收縮壓<90mmHg,舒張壓<60mmHg,而姿勢性低血壓則指在站立後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舒張壓下降>10。 常見症狀有:蹲下站起來頭暈、頭痛、視力模糊、虛弱、昏厥、神智不清、噁心。

3. 治療方式

首要目標是恢復正常血壓,包括增加血液量、減少積聚在下肢的血液,並且促進血液循環至全身。通常治療不會著重於症狀本身,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低血壓的潛在原因,例如脫水、心臟功能異常等等。如果只是輕微的姿勢性低血壓,最簡單的治療方式就是站起來後若感到頭暈,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通常症狀就會馬上好轉。至於藥物引起的低血壓,通常醫師會建議改變藥物劑量,或者停止用藥。以下列出姿勢性低血壓的治療方式:

➢ 非藥物治療

醫師可能會建議你調整生活習慣,包括攝取充足水分、少喝或禁止喝酒、避免待在過熱的環境、睡覺時墊高枕頭、坐著時盡量不要雙腳交叉、起身時放慢速度等等。如果你沒有高血壓,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增加鹽分攝取量。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穿彈性襪、束腹等裝束可能有助於減少血液聚積在腿部,進而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 藥物治療

特定藥物也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例如:

i. 礦物皮質類固醇:例如Fludrocortisone,增加血液中的鈉和體液滯留,以提升血壓。

ii. 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Midodrine,抑制血管擴張來提高血壓。

iii. 擬副交感神經興奮藥物:例如Pyridostigmine,可改善感壓反射(血壓反射),提升自律神經調節血壓的能力。

iv. 屈昔多巴:如果低血壓是因為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或自律神經障礙所引起,醫師會開立此藥。

v. 紅血球生成素:增加紅血球質量和血量、 改善血液黏稠度。

4. 照護措施

下列方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i. 增加鹽攝取量:請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採行這個方法。鹽分攝取過多可能適得其反,導致血壓過度上升,引發其他健康問題。若欲增加鹽分攝取量,請務必先和醫師討論,並且斟酌食用份量。

ii. 少量飲食: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

iii. 補充維生素:貧血、缺乏維生素B12 都有可能使姿勢性低血壓更嚴重,所以低血壓患者也可以適當補充鐵質與維生素,或許有助於改善症狀。

iv. 鐵是製造紅血球細胞的主要原料,人若缺乏就容易罹患缺鐵性貧血,因此應從每日飲食中預防,可常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類中最佳的鐵質來源是肝臟(豬肝、雞肝、牛肝),其次則是牡蠣、貝類、瘦肉、雞、魚等。植物中鐵質的最佳來源是熟紫菜、芝麻、黃豆、黑木耳、毛豆等,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菠菜、小松菜、全穀類等。吃櫻桃也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補血方法。

v. 研究證實,維生素 C 食物(如番茄、柑橘、奇異果、青椒等)可促進鐵的吸收。適量的添加維生素 C 能改善穀豆類抑制鐵質吸收,75 毫克的維生素 C 可使鐵質吸收率上升 3 至 4 倍。

vi. 攝取充足水分:體內水分充足可以預防低血壓。若你需要久站,或者從事任何可能引發低血壓之活動,建議你在事前先補充足夠的水分。

vii. 避免飲酒:酒精可能加劇姿勢性低血壓之症狀,所以請減少或戒除飲酒。

生活習慣

i. 保持運動習慣:有氧與重訓兼顧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ii. 洗澡水溫不過熱:較高的水溫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發生機會。

iii. 避免彎腰動作:如果你欲撿拾地上的物品,請以屈膝蹲下代替彎腰,以減少低血壓之風險。

iv. 穿著彈性襪:彈性襪可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你可以在白天時穿著,不過記得睡前或躺下時須脫下。

v. 緩慢起身:從躺姿轉成坐姿時,試著放慢起身的速度,就能減少姿勢性低血壓所引起的暈眩感。此外,建議起床時先別急著起身,可以先坐在床邊1分鐘平復血壓。

vi. 墊高枕頭:睡覺時稍微提高枕頭的高度,有助於對抗地心引力。

vii. 站立時多活動雙腳:如果你站立時突然出現低血壓症狀,可以試試看雙腳交叉、用力擠壓,或者單腳抬放到窗台或椅子上,並且盡可能向前傾,這樣的動作有助於促進血液從雙腳回流至心臟。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精油使用建議 :早晚塗抹於四肢、手掌與腳掌,以及心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強化心臟。

2.生活習慣、作息調整建議:生理期後適量補充鐵劑,多吃含鐵量高、維他命C豐富的蔬菜水果,喝咖啡需間隔一小時。

3.其他改善建議: 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變換姿勢時需要緩慢,減少暈眩感。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