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因做事認真負責,所以主管委以重任。初見個案時,看到她手上的傷口,不禁心疼起來, 想著我能怎樣幫助她。在一次次的諮詢追蹤裡,聽著她敘述工作的情形,講著她壓力的來源,再 跟我分享用油的感受。這時雖然希望自己的配方能有效果,但其實聽她講話,跟她分享經驗,對 她來說就是很好的舒壓。 壓力這種東西,是百病的根源,紓壓,說的簡單,做起來其實很難。看到的是手上的傷口,可 是造成傷口的來源才是最應該解決的。也許是自己年紀的關係,在面對事情時,總會不自主的開 始說教,但自己都不想聽了,更何況是年輕人。所以也讓自己驚覺在面對這樣的個案時,要怎樣 讓自己去了解傾聽並接受他們的想法,是自己該學習的課題。 一開始看著她因使用芳療而有所改善時,很開心,但在第三次的評值時,看到她手上因壓力又 出現了傷口,除了心疼,內心也有些挫敗。還好個案很樂觀,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表示會 繼續努力克服。看著她的積極,我也試著用其他的方法,讓她能紓壓。同時也告訴自己在芳療的 路上要繼續堅持加油
文獻查證
1.病因
摳皮症好發於女性,是一種身心科疾病,大多是生活中的壓力或心理創傷引起。也有些案例是自體免疫疾病所致,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紅斑性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病人會持續摳抓身體上的傷口,使結痂的地方反覆脫皮,難以痊癒,嚴重時甚至造成傷口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愛摳皮或是咬指甲等等問題都是「摳皮病」,這是一種強迫症的表現,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將愛摳皮、咬指甲等等問題歸納為強迫症等相關疾病,並正式命名為「摳皮病」,就和囤積症、拔毛症一樣,都是屬於強迫症的新型疾病。不過摳皮症因多是生活壓力引起,以致會像慢性病一般反覆發作。與強迫症不同之處在於,摳皮的病人在摳皮時可能會有放鬆或較積極的情緒,跟強迫症比起來較少出現自我傷害的傾向。
2.臨床症狀
心禾診所的強迫症治療醫師湯華盛,曾在臉書列舉出摳皮病常見的症狀,例如皮膚會出現不等呈度的受傷、潰傷、感染、結痂等,且這些傷處的位置非常廣泛,會出現在臉部的鼻子、前額、臉頰、下巴、頭皮,或是身體伸展處、肩部、背部,甚至是肛門周圍及陰囊處都有可能。《Indiatimes》列出患有「摳皮病」的7大特徵:
1.不管你有多努力想控制自己,還是抗拒不了想「摳東摳西」的衝動。
2.摳皮膚常常會導致流血或是其他嚴重的傷害。
3.你都是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摳皮膚。
4.只要你經歷壓力或是焦慮的情況,你就會開始摳皮膚。
5.你很常摳皮膚。
6.如果你的皮膚上有凸起來的痣或結痂,你就會有很強烈的慾望,很想要把這些東西摳掉。
7.你的皮膚很完整,卻又有點小傷口。
這種強迫性的「摳皮病」對於皮膚來說,具有永久性和暫時性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疤痕或是皮膚變色。此外,摳皮病也會引起羞恥感和尷尬感,由於患者通常都會試圖想要遮掉因「摳皮膚」而出現的傷疤,所以患者都會避免穿著會露出大範圍皮膚的衣服,因為他們怕身上的傷口被看見,會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
3.治療方式
摳皮症的治療主要有: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抗憂鬱或抗焦慮藥物,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則可使用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病情,藉此緩解摳皮的症狀。
2.認知行為治療:此治療方法的目的是了解摳皮症的症狀,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自我傷害。研究指出摳皮症在經過認知行為治療後可有效減少摳皮的行為。
病人要能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與疾病共存,很重要的一點是相信,相信醫師、相信藥物有效以及相信自己會變好,症狀就能減輕
最好能培養興趣來轉移注意力,有助於減輕症狀。家人的關懷也很重要,不要給予病人壓力或指責,以免病情加重。
4.照護措施
1.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雙手保持忙碌」,這樣你就不會一直想要撕死皮。像是做光療指甲。如果是因為壓力大、感覺焦慮,可以試著找其他排解的方法,比如說握握紓壓球、壓壓包裝用的泡泡紙、觸摸粗糙的紙張,讓自己在紓壓的同時,手也有事情可以做,還不至於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
2.身邊都要放一條護手霜,隨時隨地都要讓皮膚保持滋潤,藉由擦乳液抑制自己想要撕死皮的衝動。
3.如果是情緒低落、憂鬱、麻木,可以試試用薰香撫慰嗅覺,來代替摳出傷口的痛覺、同時製造舒適的氛圍。當然,更治本的做法,一樣還是要找到導致負面情緒的源頭,或是找到其他長遠的抒發管道,譬如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也可以紓壓。
4.當你知道愛撕死皮的後果之後,你就會比較不敢撕了。
5.當然還是要再次強調,這些撇步並不是任何情況都適用,還要看你的症狀或個人狀態。而且有時候,摳皮症可能來自其他沒發現的病因,比如說皮膚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都可能直接或間接造成摳皮症。所以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情況,最好還是直接尋求,醫師專業的診斷治療喔!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