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是二個孩子的媽媽,因家裡經濟出了一些問題,這幾年一直處在蠟燭二頭燒的狀態,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後就一直有胸悶的狀況。幾經思考,我從舒緩上呼吸道著手,接著調理胃部狀況,最後加上緩解長期疲勞的用油。看著個案的症狀日漸消除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這位個案偏好薄荷味,常常使用薄荷棒或薄荷油來紓解胸悶和提神,這次的芳療讓她體驗到,舒緩呼吸道的放鬆感遠遠強過薄荷的清涼,但,她真的很喜歡涼涼的感覺加上天氣日漸炎熱,我在每一次的配方裡都加了些許薄荷,讓個案喜歡氣味也是芳療的重點之一。



文獻查證

1.  病因

人體的胸口從皮膚往內看,胸的痛覺神經分布在肌肉、骨骼、肋膜、心臟、血管和食道,因此胸悶或胸痛與這些部位的異常息息相關。可能的致病因子包括:

1.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臟病(其中較常見的是二尖瓣脫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後兩者死亡率極高須特別注意。

2.肺部疾病:例如氣喘、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炎等。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也會有生命的危險。其中肺栓塞較為特殊,主要是由於下肢靜脈的血栓引起肺部血管堵塞導致,與其他肺部疾病有顯著的分別。

3.肌肉骨骼疾病:大多數的胸悶都與肌肉拉傷和骨頭挫傷有關,這種狀況多不嚴重,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會痊癒。

4.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造成的胸悶中又以胃食道逆流較常見,這種胸口不適的症狀又稱作火燒心。

身心疾患:排除上述的生理因素後,就該往心理的方向著手,不論憂鬱症或是焦慮症這種負面情緒都可能會有胸悶的症狀。

2.  臨床症狀

胸悶的感覺對於診斷非常重要,不同的疾病就有不同的胸悶表現方式,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胸悶及其合併症狀。

1.心血管疾病:如果胸悶有胸口壓大石的感覺,且伴有麻痛感延伸到下巴或肩頸,這種狀況可能是心肌梗塞。如果是胸悶之後出現強烈胸痛,且疼痛輻射到後背,有較高機率是主動脈剝離。

2.肺部疾病:肺部疾病的代表症狀就是喘,除了喘之外,呼吸困難和咳嗽也不算少見,若胸悶伴隨上述症狀則有較高的機率是肺部相關的疾病。

3.肌肉骨骼疾病:胸壁肌肉的拉傷或骨頭挫傷會有輕微悶悶的感覺,如果觸摸到患處的話會有明顯痛感,此外深呼吸、咳嗽、轉身或舉手等動作也可能會觸發胸痛。

4.消化道疾病:其中又以胃食道逆流占了大宗,典型的症狀就是火燒心,病人主訴下胸口往脖子的位置會有灼熱感,伴隨陣陣悶痛。

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胸悶可能會伴隨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冷汗、發抖和噁心等症狀。

3.  治療方式與照護措施

胸悶是不容忽視的症狀,一般會建議就醫接受正規治療。如已排除嚴重心肺疾病等緊急的狀況,而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或心理焦慮、壓力、緊張等,可以休息一下,站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或喝點溫開水都有助於緩解不適。除了上述方法外,調整生活的步調也很重要,包括:

1.放緩生活步調:急性子的人容易有壓力,情緒緊繃會增加胸悶的發作機率。建議學著放慢步調,走路走慢點、吃飯吃慢點。

2.培養興趣:培養良好的興趣可轉移注意力,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尤其運動能使心血管強健,有助於降低胸悶的發生率。

3.避免久站久坐:久站久坐對於血液循環有害,應適時調整姿勢,促進血循。

戒菸酒:菸酒對於心血管的傷害甚鉅,尤其吸菸易使血管粥狀硬化,務必戒除。

4.維持良好作息:睡眠對於情緒穩定和心血管至關重要,維持規律的作息不只能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更能使情緒穩定,緩解胸悶的問題。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