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汗皰疹目前成因仍不明,汗皰疹是一種體質性的濕疹,好發於手掌及腳掌汗腺發達的部位,有實際上成因是患者的過敏性體質,處於溫、濕度變化過大,或是身處壓力大、接觸清潔劑等狀況,就會長出1顆到數十顆小水泡,搔癢不適。典型症狀為手指或腳趾側邊出現小小突起的疹子,醫學上也有稱為丘疹,而後發展為帶有明顯搔癢感得水泡,水泡乾掉時往往會讓皮膚呈現鱗片狀,病程可以歷時長達3周之久。
其他可能因素還包括:遺傳因素、微量元素中鈷、鎳的敏感性等都可能與此病有關。
中醫師則是認為在夏季天氣炎熱,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汗如雨下、流失水分,常感口乾舌燥,就有可能引起汗皰疹。如果毫無節制地喝冷飲,不僅容易傷腸胃,更會讓濕氣繼續堆積;此時又吃辛辣刺激、燒烤油炸等屬性過熱的食物,濕上加熱,汗皰疹症狀會更加嚴重。
2. 臨床症狀
汗皰疹最明顯的症狀是成群出現的小水泡,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或腳趾邊緣,發作期間可能會維持數禮拜,但汗皰疹容易再復發,除了小水泡外,汗皰疹常見的症狀包括:
l 指甲變厚且出現顏色變化
l 起水泡前皮膚感覺發癢、灼痛感
l 皮膚紅腫、龜裂,水泡消退後皮膚持續乾燥龜裂
l 水泡本身和水泡周圍皮膚發癢、乾燥脫屑且大量出汗
3. 治療方式
雖然汗皰疹的藥物治療主要功能為消炎、止癢,並無法根治汗皰疹,但如果無法忍受疼痛或搔癢難耐,就應前往就醫,可避免過於乾癢導致抓破皮,降低皮膚感染的風險。應特別注意的是,平時的生活調整仍是主軸,尤其症狀緩解後,更要持續保持上述的生活調整。
醫師可能會開立止癢或舒緩疼痛的皮質類固醇藥膏,以及口服抗組織胺,能幫助減輕發炎和搔癢感,如果情況嚴重,單靠平時的維持和抗組織胺可能難以控制症狀,就得採用其他治療方式:
1. 紫外線光療
2. 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
3. 一般不建議長期服用類固醇,若症狀持續,醫師可能考慮使用非類固醇的免疫抑制劑,如:
Mycophenolate mofetil
4. 照護措施
針對難搞的汗皰疹,最有效的治療是靠生活調整:
l 冷敷止癢:對汗皰疹患處進行冷敷15分鐘,一天2~4次能有止癢、舒緩效果。
l 定期保濕:特別在洗手或洗完澡後,擦保濕產品或乳液。
l 遠離過敏原:除了上述鎳和鉻等過敏原,寵物皮屑的接觸也可能引發汗皰疹。
l 皮膚清潔:注意清潔以降低皮膚感染的機率,避免洗澡水過熱,擦乾身體後記得保濕,避免皮膚乾燥。
l 控制濕度:空氣太乾冷時,可考慮使用加濕器,防止皮膚水分流失,太潮濕則可斟酌使用除濕機,濕度過與不及對皮膚都不好。
l 避免過度抓癢:汗皰疹有時奇癢難耐,如過度搔癢或抓患處,很容易破皮,導致感染及惡化。
l 衣物選擇:穿著天然纖維衣物(例如:棉),較寬鬆、柔軟的衣服也可以避免刺激皮膚,應避免羊毛等不透氣且會造成搔癢的材質。
l 戴手套:如果環境容易碰到水而導致汗皰疹發作,例如工作需要,或在家洗碗洗衣拖地等,可以考慮戴上手套。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