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心悸是指我們自己感覺到心臟跳動、心跳過速、心跳偶爾停止,或者是心跳不規律的不適現象,有時會伴有眩暈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我們每個人都有心跳不正常的經驗,但是如果這種現象經常出現時,那就有可能意味著身體的某個部位已經出現了異常。
通常我們的心跳是不容易感覺到的,但如果心臟跳動的速率突然間有了變化,心搏速率增加,或是心臟收縮增強,我們就比較容易在頸部與胸部感覺到心跳。如果是運動時,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上升,氧的需要量增加,導致心臟收縮增強與心臟搏動加快,讓我們感覺到心跳加快,這是正常現象;但在發燒、焦慮、甲狀腺機能亢進、罹患嗜鉻細胞瘤等情況下,則因為刺激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過度,會使心臟搏動增加與心臟收縮增強,而造成心悸的現象。
引起心悸的原因
(一)精神疾病的症狀表現
例如焦慮症、失眠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慮病症等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現象。
(二)心臟疾病的表現
心律不整、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瓣膜性疾病、肥厚性心肌病變等,常會出現心悸。
(三)生理的反應
當我們受到驚嚇、憤怒、從事劇烈運動,或是女性懷孕的時候,也都會有心悸的表現,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四)對藥物或飲料的反應
例如有的人在吸菸、喝咖啡、喝茶、喝酒之後,會有心悸的情形發生;有的人在使用一些藥物,例如腎上腺素、麻黃素、阿托平、毛地黃、甲狀腺藥物、胰島素、MAO抑制劑、長效型組織胺、氣喘用藥(例如Aminophylline)、抗生素(例如MACrolides、Ketoconazole、ItrAConazole等),也可能會引起心悸。
(五)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
例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貧血、低血鈣症、出血、低血糖症、姿勢性低血壓、更年期症候群、發燒、嗜鉻細胞瘤等病人,也可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
2. 臨床症狀
心悸常見症狀包括:
• 心跳漏一拍
• 跳太快
• 突然心跳得很用力
心悸通常是無害的,多數是因為緊張或生活型態造成的,不會造成健康危害,只有少數情況可能代表心臟方面的問題。心悸發作時,如果伴隨以下症狀,就建議要就醫:
• 胸悶、胸痛,或覺得脖子、上背緊繃
• 頭暈、頭重腳輕
• 喘不過氣
• 冒冷汗
3. 治療方式
不是由心臟病引起的心悸,基本上不需要治療,醫師會推斷患者的心悸可能是由何種原因引起,再給予患者相關的建議。例如:如果患者一喝咖啡就心悸,那就不要喝咖啡。如果心悸是由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心理疾病(如恐慌症)所引起,則醫師會根據疾病類型安排相關治療方案。
4. 照護措施
在除去可能的心臟方面問題,心悸大多是無害的,日常生活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預防心悸發生:
• 紓壓放鬆,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做瑜伽、打太極、靜坐
• 減少刺激物,例如少喝酒、少抽菸
• 規律運動
• 健康飲食,保持心血管健康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