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調製配方給此個案時,我為了提供多樣、不一樣的配方來針對病徵的症狀,查找了很多資料,使用了各種不同的精油搭配。雖然有注意到個案皮膚是屬於較敏感的體質,基底油選擇上也挑比較舒緩,幫助皮膚適應的舒緩基底油,然而由於只著重在身體功效顯現的配方,卻忽略了個案也是有心靈上的部份需要照顧到。精油也在香氣上、使用上提供了個案情緒上的支持和陪伴。第三次配方不知道是否是加多了檸檬香茅,又搭上了沒藥的組合,個案對於調出來的香味真的不太適應...。這是未來我覺得自己能再進步的地方。也可以在調製前,請個案聞過,確認一下是否針對某幾款或某一類的精油味道是不喜愛的,就可以抽掉,替代成有相同功效的精油。
文獻查證
1. 病因: 灰指甲
灰指甲,正式的疾病名稱是「甲癬」,是黴菌進入到指甲、趾甲所造成的感染現象。常由香港腳引起可能性很高,主要為黴菌感染,指縫會有細屑的脫皮、會起水泡還會癢至嚴重的脫皮,嚴重些就可能會指甲變厚、變形,變成俗稱的灰指甲。
灰指甲典型的徵狀,指甲越變越厚、越硬,長到變形,走路時還會頂到鞋子,甚至會痛。 指甲碎裂、指甲掉屑
指甲增厚、粗糙 指甲變形、甲床分離(指甲與下面肌膚分離)
常見的感染原因為以下3點:
1.環境潮濕:
主要與經常處於潮濕天氣與環境下有關,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黴菌的菌落,就容易使黴菌上身。
2.衛生習慣:
有人需要長時間穿襪子與皮鞋,穿襪子當流汗未更換,或長時間穿皮鞋,腳部流汗悶熱,都容易成為黴菌孳生的溫床,罹患灰指甲的機會就升高了。
3.指甲受過外傷:
曾經指甲受過傷的人,或是做美甲過程中不小心造成傷口,可能變成黴菌的入口,或因美甲器具未妥善消毒而感染黴菌,都可能形成灰指甲。
2. 臨床症狀
灰指甲都很容易因為傷口感染而併發甲溝發炎,嚴重還會引發嵌甲等情況。
ü 灰指甲症狀 : 指甲末端產生顏色改變,臨床常見的顏色有黃色、咖啡接近茶色、或黑灰的色澤,有些也有點接近墨綠色,指甲質地會變粗厚、脆化且易有碎屑,甚至還會產生不好聞的氣味。
ü 甲溝炎症狀:指甲粉脆化也容易磨到側邊甲肉,進而演變成甲溝炎。兩側指甲肉疼痛、紅腫、發炎,甚至肉芽組織增生。急性發炎產生時,還會有化膿等跡象,異常不舒服。
ü 嵌甲症狀:趾甲會增厚,然後趾甲捲起來,甚至會刺進趾甲肉當中。
3. 治療方式
灰指甲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分為外用跟口服,但通常會同時配合手術「挫甲」(拔除壞死及感染的指甲)、雷射等輔助治療。
l 口服藥 常用藥物:抗黴菌藥物。
(禁忌:孕婦或是肝功能異常者(包括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不適合服用,健康的人服藥後需定期回診檢查肝功能,但新一代藥物對肝的影響已經較為輕微。)
l 外用藥 常用藥物:水楊酸及抗黴菌藥物。
l 指甲保養液:
多會建議選擇擦一次的劑型最適合,同時藥膜防水耐磨、持久穩定、不易脫落,不用擔心運動持續摩擦發生藥膜脫落、磨損的狀況,洗澡、游泳更不用擔心藥膜被沖掉。
l 手術
將壞死與空洞的指甲銼除,還能一併刺激指甲生長,讓治療時程縮短。
l 雷射
AP/UP雷射不需麻醉,作用深入甲片,高能量、高溫破壞指甲黴菌,將指甲片汽化出小氣泡,增加用藥滲透度。
4.照護措施
甲、乾淨的襪子(例:吸汗棉質類),保持乾爽,選擇適當的鞋子不選太悶的鞋子
乙、定時清洗手腳,如果手碰過得了灰指甲的腳,一定要再洗手。
丙、用正確的方式剪指甲,最前端剪平,兩側再稍微磨圓,每次都要消毒剪指甲的工具。
丁、穿著吸汗的襪子,並且勤於更換。
戊、選擇通風良好的鞋子。能穿拖鞋就不要穿鞋子。
己、丟棄感染前穿過的舊鞋,或者至少要好好消毒這些鞋子。
庚、在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地面易積水處,請記得穿上拖鞋,避免沾水。
辛、避免常常去做指甲或者使用人工甲片導致原有的指甲受損或弱化。
壬、同時注意身體其他處的各種黴菌感染(香港腳、手癬、體癬…等)避免交叉感染。
*不要隨便選擇足爽和民俗療法,因為是侵蝕皮膚表面,卻沒有達到指甲內部的抗菌,因此還是建議尋求正常管道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