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黴菌性 ( 念珠菌 ) 陰道炎
念珠菌是一種外觀類似酵母菌的黴菌,經常存在於口腔、皮膚、消化道、陰道等黏膜組織或臟器中。念珠菌平時不會致病,但當處於酸性、悶熱潮濕的環境,就可能使念珠菌大量增加,引起人體不適,包括:皮膚表面高溫多濕、有傷口、常受到摩擦、流汗較多等。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女性陰道發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發生於經期前後、停經或生產後。另外,經常穿著厚重、緊身或合成纖維的褲裝,也較容易增加感染機會。常見症狀包括陰道或外陰搔癢、紅腫出血,以及頻尿、排尿有灼熱疼痛感、帶有白色濃稠分泌物等。
因感染白色念珠菌而造成的陰道炎是最常見的類型,常見因免疫功能低下(如營養不良、睡眠不足、或感冒時…)、長期服用藥物(抗生素、類固醇、或避孕藥者)、個人衛生習慣不佳、經常沖洗陰道者、糖尿病患者、孕婦等,都容易導致黴菌性陰道炎。患者的陰部會有白色無臭、半固態的濃稠分泌物,外陰有明顯搔癢感,伴隨腫脹。此外,性交或排尿時更會感到灼熱與疼痛。
2. 臨床症狀
常見的陰道念珠菌感染症狀包括:
- 下體搔癢
- 陰道口周圍組織腫脹
- 性交和排尿時有灼熱或疼痛感(類似泌尿道感染症狀)
- 陰道周圍發紅
- 陰道發痛
- 陰道口附近皮膚起疹
- 陰道出現灰白、結塊的分泌物,類似乳酪狀。有時也會出現水水的分泌物。
3. 治療方式
感染情況單純的治療
醫師通常會開立 1~3 天的處方或非處方軟膏、塞劑或藥錠等藥物,常見的藥品有:布妥克那挫(Butoconazole)、邁可那挫(Miconazole)、硝酸咪康唑(Monista)、特康那唑(Ter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
輕微感染的患者,可以自行購買處方籤治療,或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開始用藥治療後,別忘了回診讓醫師檢查藥物是否有效。要是服藥兩個月後病情都不見改善,就務必就醫。
感染情況複雜的治療
若符合以下症狀,則代表感染情況複雜:
- 懷孕中
- 一年終感染陰道念珠菌超過四次
- 被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念珠菌感染
- 嚴重紅腫、搔癢,並造成陰道表面組織破皮
- 免疫力因服藥而變弱,或身患未受控的糖尿病
- 有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又稱愛滋病毒)
感染情況複雜的治療方式有:
- 長期口服抗黴菌藥物
- 使用 2~3 劑氟康唑
- 連續六週,每週固定使用氟康唑一次
- 連續使用治療用的軟膏、塞劑或其他藥物 14 天
- 如果念珠菌感染不斷復發,建議請性伴侶檢查是否也有念珠菌感染。若懷疑伴侶間有人感染念珠菌,請在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
除了求診外,藥物治療是第一步,而女性的私密部環境應保持經常性之乾爽,穿著以棉質內衣褲為宜,飲食清淡些,太甜、太油或油炸食物均不宜,除了藥物外,市面上一些天然噴劑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可以保養並預防再感染,可以考慮使用。
- 改掉沖洗陰道習慣
- 少吃甜食
- 要有耐心,連續治療兩週以上
- 長期不癒者最好先生也要一起治療
- 治療期間,夜間睡覺可考慮不穿內褲,保持外陰部透氣乾爽
- 治療期間穿紙褲,穿完即丟,舊內褲日光殺菌或換新(透氣棉質內褲最好)
- 配合醫師指示每天睡前塞陰道片,早晚擦藥膏,必要時配合口服藥效果更好
4. 照護措施
- 每天充足的睡眠(6-8小時),以增強抵抗力
- 儘量減少使用衛生棉墊的天數
- 養成內褲與襪子分開清洗之習慣
- 有香港腳之病人,當您用手抓腳後請先洗手,再碰觸外陰部
- 如有任何白帶過多或搔癢症狀請與您的醫師聯絡,勿自行沖洗
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以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往陰部,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清洗外陰,勿灌洗陰道,以免沖走乳酸菌。感染期間避免泡澡,盡量使用淋浴,如分泌物增多可使用溫水坐浴 盡量保持陰部乾爽透氣,例如可穿著棉質透氣內褲、作息規律、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正確使用保險套。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