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此個案的同時,其實我也有毛孔角化症的狀況,雖屬輕微,但也藉由諮詢時回顧我的病況歷程,同樣是從青春期開始出現在上手臂,以為是痘痘或粉刺,會用手去擠壓和摳,造成紅腫發炎,但到成年工作後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皮膚疾病,後來是靠著勤擦保濕乳液才舒緩症狀,因此在與個案聊天的過程,非常能理解個案的心理過程,但也因為如此,後來我才發現自己缺少很多細節的詢問。   像是睡眠好不好的部分,我是在個案第二次用油後的兩天,詢問晚上用油後是否有做夢,或者睡不好的狀態,個案回覆說沒有特別發現,因為本身睡眠品質不是很好,淺眠多夢,但由於配方內已經有添加純正薰衣草精油,是個案也喜歡的味道,所以沒有再添加其他幫助睡眠品質的精油,且我也沒有進一步詢問個案是否想同時助眠,事後回想,自己當時太關注在毛孔角化症的症狀改善,但個案的其他身心層面,應該也需要多了解。   不過在研究此個案的配方過程中,我從眾多可以解決皮膚問題的精油中,想很久要怎麼調配,因為想太多思緒變得很亂,最終決定簡單一點,先從常見的茶樹純正薰衣草下手,第一次效果不顯著,第二次配方再增加廣藿香以及金盞花浸泡油,改善效果就出來了,當下就有醒過來的感覺,原來上課老師有提過,少即是多的概念,配方不一定要多更多,從兩三支精油開始調配,如果錯了,才知道要換哪支或多哪支,協同效果才有可能出來,因此,從此個案中也讓我學習到精油的調配,不是很多才是厲害,從少量開始調製,才能有效找出適合不同個案的配方。



文獻查證

病因

毛孔角化症是一種屬於角質異常的疾病,從組織學來看,毛孔角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角蛋白的堆積,當角質蛋白卡住毛孔,就會讓裡面毛長不出來,結果就形成了像是不會消失的雞皮疙瘩。根據統計,約有40%左右的人口有毛孔角化症問題,好發於青春期時,因為賀爾蒙分泌旺盛,毛孔和皮脂腺在這階段影響變大,毛孔堵住後就導致毛孔角化症,但隨著年紀增長,賀爾蒙波動變少,有些人在過了40歲後毛孔角化就改善,但也有些人終身都甩不掉此疾病。

2.臨床症狀

毛孔角化症的症狀常見於,臉頰兩側、手臂外側、大腿前側、屁股、或四肢末端,出現一顆顆疹子,外觀看像是青春痘或者粉刺,觸感和雞皮疙瘩有點類似,但毛孔會輕微發紅,嚴重的話則可能呈現褐色、黑色。毛孔角化症在在冬天時,顆粒狀物會比較明顯,夏天則較為改善。毛孔角化症沒有傳染性,通常不會覺得癢或痛,除非用手去摳或者抓,會導致發炎紅腫和些微疼痛感。

3.治療方式

毛孔角化症經醫師診斷後可以使用,外用角質軟化劑、外用A酸、水楊酸,甚至是醫美果酸煥膚治療、雷射治療,這些治療方式都是具有去角質的功效,因為毛孔角化症是表皮細胞不正常角化,導致過多角質堵塞在毛孔,所以軟化或去除角質會有治療的效果。但是缺點是,去角質成分對皮膚有刺激性,如果過度使用皮膚會有乾癢、刺痛、泛紅的狀況發生。

4.照護措施

毛孔角化症的保養重點有兩個,「保濕」與「角質代謝」:

(1) 擦保濕乳液,肌膚太乾燥時容易使毛孔角化症惡化,尤其是在冬天,更要注重適度擦保濕乳液。

(2) 避免用太燙的熱水洗澡,高溫的熱水澡或長時間泡澡,都容易洗去肌膚表面的皮脂。

(3) 不用肥皂洗澡,肥皂洗澡容易把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所以建議使用有保濕效果的沐浴乳。

(4) 不要過度去角質,過度的摩擦不只會讓肌膚受傷,還會讓角質層變更厚,去角質頻率建議一個月最多兩次為宜。

(5)避免過度悶熱、流汗,建議穿著較寬鬆衣物及做好防曬。

(6)避免一直去抓皮膚,會使毛孔周圍組織水腫,會讓毛孔開口變得更小,也更容易堵塞,導致毛囊炎,如果抓傷了,還會形成疤痕和色素沉澱。

參考文獻:

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衛教文章

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81/News_Content.aspx?n=80359412498D4193&s=DC5771FD31F58F40

2.          彭顯禮皮膚科

https://p-skin.com.tw/procedure_show.php?show=55

3.          聖馬爾定醫院衛教文章

http://www.stm.org.tw/new/listDetail.aspx?n_id=736&me_id=11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