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肩頸痠痛可以分為「頸痛」與「上背痛」,通常是指由後腦根部、頸部至肩胛骨部位之間的上背部疼痛,但是有時候也會延伸到上肢、後腦、前額或是頭部其他部位。

肩頸痠痛的原因往往源自於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頸椎關節韌帶不平衡拉扯,因韌帶勞損支撐性下降,而出現結構不穩定及壓迫症狀,壓迫到神經造成上肢痠痛麻沒有力氣,壓迫到血管造成頭暈頭痛、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缺血缺氧等症狀。許多人都會有肩頸痠痛的困擾,若是沒有前往就醫積極治療,可能會演變成慢性疼痛,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2.  臨床症狀

甲、頸部拉傷與扭傷-約有85%的頸痛是因為肌肉或是韌帶傷害而引起的,原因多為長時間姿勢不良或突然受到牽扯(如車禍、跌倒)而受傷,俗稱的「落枕」即屬於此類傷害

乙、肌膜疼痛症候群-約有50%的人可能患有肩頸部肌膜疼痛症候群,主要的症狀是肩頸部肌肉痠痛、僵硬、且常有壓痛點。此外疼痛往往會傳導至其他地方,如後腦、頭頂、膏肓處、前額、眼眶及手臂等處,此症狀常與姿勢不良、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是維持某一固定姿勢有關,通常休息後痠痛即可以改善。

丙、頸部椎間盤病變-多發生於中壯年人(35-54歲),症狀為頸部或是肩胛骨中間的疼痛,若神經根受到壓迫時,手背會有刺痛、麻電感或是肌肉無力的現象,若脊髓神經被壓迫的話,則可能導致四肢麻木、無力以及大小便困難

丁、頸部退化性關節炎-又叫做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40歲以後,頸椎因種種原因而退化或是長出骨刺,使神經的通道變窄;常見的症狀為頸痛或是頭痛,但是如果骨刺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隨神經時,則會引起上肢或是四肢的麻木、疼痛、無力的症狀

3.  治療方式

肩頸痠痛的原因需要就診才能確定,可先採用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消炎止痛、肌肉放鬆藥物,透過按摩將緊繃肌肉疏通放鬆,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牽引脖子等療程,同時配合醫師的綜合問診及臨床檢查的結果,如果病情需要會再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如X光、抽血、肌電圖,以及神經傳導檢查、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掃瞄檢查、骨頭同位素以及骨密度檢查等,診斷確定後開立處方藥物以及相關各種治療;

4.  照護措施

甲、適度運動按摩,放鬆肌肉

乙、避免長時間背重物

丙、學習放鬆技巧,深呼吸適度紓壓

丁、飲食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深海魚,十字花科蔬菜,橄欖油等,避免甜食,減少體內發炎機會

戊、睡眠充足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