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沒想到病情可以改變得那麼快,和個案溝通更理解皮膚病患者的心理狀態,患有皮膚病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早前香港有一個女生因長期受到濕疹困擾而輕生,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雖然不知道非常嚴重的皮膚病芳療能夠幫助到多少,但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芳療的功效,在治療病症時有多一個選擇和希望。
文獻查證
1. 病因
Ø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皮膚屏障保濕功能異常而造成乾燥、發炎等症狀,是一種反覆發作又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
Ø 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相當複雜,包括FLG基因突變、免疫功能失調、環境誘發和皮膚屏障功能缺損等因素。有些病人接觸塵蟎、食物等過敏原後,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會增高,因而出現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Ø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特殊的遺傳體質,並不是一種傳染病,由於皮膚乾燥發炎的關係。異位性皮膚炎病灶的發生有「三部曲」:發癢→搔抓→濕疹,皮膚一旦出現濕疹便會引起更厲害的搔癢,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癢癢抓抓、抓抓癢癢、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2. 臨床症狀
Ø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有濕疹樣皮膚炎、皮膚乾燥及嚴重瘙癢等症狀,且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好發部位及病症。
Ø 急性發作時,常常皮膚癢到抓傷而流血和滲出組織液,或因而造成細菌感染。
Ø 慢性期則是皮膚乾燥及鱗狀丘疹,皮膚會慢性苔癬化而增厚及龜裂。通常2歲以下嬰幼兒好發於臉、頭皮、頸部,其餘也好發於手腕、腳踝及四肢關節的屈側彎曲部位。
3. 治療方式
Ø 保濕劑(潤膚劑)
建議選用無化學添加劑之軟膏乳霜,每日使用2次,避免乾燥、瘙癢、紅斑及苔癬化。
Ø 外用類固醇藥品(適用於嬰幼兒、小孩 及成人-首選用藥)
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會因嚴重度,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使用不同強弱的類固醇藥膏。臨床上,外用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超強效、強效的外用類固醇,建議不要塗在臉上,亦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三星期。嬰兒和小兒皮膚,由於其皮膚較淺,體表面積大,則選用弱效的外用類固醇為宜,避免造成腎上腺和腦下垂體的抑制,而影響嬰兒和小兒的發育。總之,使用外用類固醇一定要遵醫囑使用,且需留意長期或大面積使用,可能會發生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毛囊炎等副作用。
Ø 口服抗組織胺
口服抗組織胺如Cetirizine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且幫助睡眠,有些病人甚至必須長期服藥,等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量。
Ø 口服抗生素
當病人因為抓癢而出現傷口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須留意的是抗生素必須吃完療程再停藥,否則易使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Ø 外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此類藥物具選擇性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可用於急性、慢性及維持性AD治療,可幫助預防復發,同時減少外用類固醇的使用,適用於對類固醇治療反應不佳或因類固醇誘發的皮膚萎縮,或敏感部位,如臉部、肛門生殖器和皮膚皺褶處等。常見有適用於成人0.1% tacrolimus藥膏,和使用於2歲以上小孩的tacrolimus 0.03%製劑;還有 1%的pimecrolimus外用藥膏。這類藥物約兩週後才會看到效果,且剛開始治療時可能會出現灼熱感及刺痛感等不適。
Ø 光照療法
照光治療是用311~313nm波長的紫外光,達到免疫調節和消炎的效果。通常窄波UVB和UVA1是異位性皮膚炎常用的二線療法之一,每週2次,經12週療程後,約有68%的療效。
Ø 口服免疫抑制劑藥品
建議短暫使用於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成人病人。諸如cyclosporine,methotrexate、azathioprine及mycophenolate等。但須留意是否造成免疫力降低而提高感染風險,並定期追蹤血液和肝腎功能,確保療效與避免發生副作用。
Ø 全身性類固醇藥品
急性發作期,可考慮短期使用1-2週的全身性類固醇治療以快速控制症狀,如prednisolone每日40-60毫克,治療3~4天,然後調降劑量為每日20-30毫克,治療3~4天。
Ø 其他輔助治療
臨床上當其他治療方式無效時,醫師評估狀況後也可能開立doxepin外用製劑短期使用,其可阻斷H1和H2接受體,具強力抗組織胺作用也可用於改善搔癢感。
Ø Dupilumab(Dupixent® )生物製劑
目前已知IL-4、IL-13、IL-31、TSLP等細胞激素會誘發搔癢感,針對中重度異位性成人皮膚炎病人,dupilumab為interleukin-4 receptor alpha antagonist單株抗體生物製劑,2019年底獲得健保署給付,治療16週後,患部面積和嚴重程度改善超過75%,且已報告的副作用不多,是目前更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用藥新選擇。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