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個案是兩個小孩的媽媽,白天上班忙碌下班後又要照顧兩個小孩,陳訴自己近期都睡眠品質不好,晚上容易做夢後就會醒來,醒來後就很難再入睡,剛好我本身也是因為失眠而開始嘗試使用精油產品,這次剛好可以試這一年來我用過的精油,評估對我有效是否同樣對他人也有效。 做夢易醒,查文獻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個都失衡的現象,評估應該是個案過於忙碌使得交感神經處於亢奮,配方我就大量使用以酯類,例如佛手柑薰衣草,再搭配其他著名的助眠精油例如花梨木甜馬鬱蘭,而在每個配方我都會使用柑橘類的精油當作前味,讓香味最先揮發出來,快速讓個案聞到熟悉柑橘調,此外我也嘗試使用膠冷杉幫助呼吸順暢,膠冷杉聞起來有種類似檸檬酸酸地又輕盈的感覺,我覺得很適合跟柑橘類的精油一起搭配。 這次除了按摩油,我還嘗試改成乳液或是調配成油膠的方式,讓個案嘗試哪種方式比較喜歡,但我發現油膠真的要調得很均勻才可以,我後來放了一天後就看起來就有點分離,應該是沒完全融合好,變成個案擦的時候都要搖一搖。此外個案回復一開始按摩油塗得比較少,大概幾滴而已,感覺比較沒效果,後來我跟她說至少前面一根滴管,後面也一根滴管,使用方式更改後才說效果有好很多,比較好入睡也睡得比較沉。 第四個配方我決定改成滾珠瓶,因為我覺得白天壓力大時若能立刻使用精油幫助舒緩情緒,就不用一直累積壓力到晚上才釋放,白天使用準珠瓶,搭配晚上擦按摩油或是乳液油膠,方可讓一整天的情緒波動度不要起伏差異過大,但其實我最不看好滾珠瓶,因為覺得量少應該沒什麼感覺,沒想到個案反而最喜歡滾珠瓶的方式,只能說凡事不能先入為主。



文獻查證

1.  病因

睡眠障礙,若是慢性失眠,原因就必須去探討,例如:因為病痛所引發的擔心、焦慮、憂鬱等,均容易導致失眠症。此外食物含咖啡因(茶葉、咖啡)或是酒精類都會造成失眠,而某些藥物例如感冒藥、消炎藥等都會引起失眠問題。有些失眠和精神疾病有關,例如焦慮症、憂鬱症等。

 

2.  臨床症狀

美國精神醫學會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

1.     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達一個月以上

2.     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害。

 

 

具體分成成以下 4 種症狀,症狀可能是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存在,如果睡眠狀況不佳,一週超過三天並且持續兩到三個月以上,就應該就醫尋求協助,可以掛睡眠障礙專科。

一、入睡困難: 入睡困難的醫學定義是當一個人上床閉上眼睛開始,如兒童或青少年在 30分鐘內,成年人在 1個小時內沒有睡著,就可能是入睡困難。

二、時睡時醒: 夜裡醒來的次數較多,而且醒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重新入睡。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晚上的醒來的次數不應超過 2次,如果醒來的次數頻繁,而且每次時間超過 30分鐘,就代表出現睡眠障礙的症狀。

三、長期淺眠: 睡眠時長期處於淺眠狀況、深層睡眠時間過短,早上起床會覺得沒有睡飽,感覺疲憊。

四、過早醒來: 過早醒來指的是比平時習慣性醒來的時間早 1 個小時以上,就可以稱之為過早醒來,此外過早醒來還有一個評量的標準,就是整體睡眠時間短於 5個小時。

 

失眠會導致:

a.     記憶力下降、無法專注

b.     身體發炎反應

c.     免疫力下降

d.     內分泌失調

e.     暈眩、平衡感不佳

f.     提升中風、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失智症風險

 

 

3.  治療方式

a.     環境治療:即睡眠衛生原則--少睡白天、勿睡前飽食、勿睡前飲酒


b.     藥物治療:能夠不用藥就儘量不用藥,用藥時建立正確的認知,藥物治療不等於服用安眠藥,而且針對失眠的病症和原因,給予處理。

c.     行為治療:失眠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無法放鬆自己,導致失眠。透過放鬆技巧訓練,生理回饋訓練等,學習放鬆全身的肌肉,控制自己的呼吸、心跳等,來減輕焦慮,紓解緊張。

 

4.  照護措施

a.     保持規律而固定的就寢及起床時間

b.     固定一套幫助入睡的方法,例如腹式呼吸、舒眠音樂

c.     保持臥室黑暗與安靜

d.     勿在就寢前 3~4 小時內運動

e.     避免午睡過長,不要超過 30分鐘

f.     平時減少咖啡因的攝取、戒菸、戒酒

g.     勿在就寢前吃大餐

h.     不要在床上看書、看電視或吃東西

i.     只有想睡覺才上床,睡不著應馬上離開床舖,想睡再上床

j.     不要再睡前滑手機

k.     一旦躺在床上超過 20分鐘睡不著,就應該離開床舖,做些溫和的事,例如看看書或報紙、拿紙筆寫下煩惱的事或是明天的計畫,直到有睡意時再躺回床上。

l.     矛盾意象法,讓自己沉浸在舒適的睡眠環境,心裡想著「我一定不能睡著!」去想與意願相反的念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m.     吃維他命 B群,維生素 B1B2一起作用,可在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讓色胺酸能轉換成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幫助睡眠,B6幫助神經穩定,B12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

n.     多吃魚,其中富含 B6的天然食物包括鮪魚、鮭魚和秋刀魚

o.     補充含鎂、鈣、鉀的食物,鎂具有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的功能,能安定情緒、消除焦慮。鈣能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反應,充足的鈣能有效抑制腦神經興奮度,防止神經異常興奮,而鈣能使肌肉放鬆,幫助合成色胺酸。食材建議:深綠色葉綠蔬菜、南瓜籽、芝麻、豆類、小魚乾、牛奶、香蕉、堅果類或是海鮮魚類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