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查證
1. 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異位性」是指發生過敏病症的傾向。「皮膚炎」表示皮膚腫脹。
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癢、面部、手肘內側、膝蓋後面和手足上出現皮疹。
撓抓皮膚可導致:發紅、腫脹、龜裂、「流出」清澈液體、結痂皮膚增厚、蛻皮。通常是皮膚狀況惡化(症狀突發),然後情況得以改善或症狀消退(緩解)。
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於嬰兒和兒童,但也可見於任何人。居住在城市且氣候乾燥的人可能更容易患異位性皮膚炎。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可緩解或消失。但是皮膚可能仍然乾燥,易於發炎。有時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見於成年期。這種疾病,也不會傳染給他人。異位性皮膚炎常常被稱為濕疹。術語「濕疹」包括許多種皮膚問題。異位性皮膚炎是最為常見的濕疹類型。其他類型包括:過敏性接觸性濕疹,皮膚因為接觸了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的物質(例如毒藤),出現發紅、發癢,並有分泌物。接觸性濕疹:接觸了致敏性物質(例如酸、清潔劑或其他化學品)的一塊皮膚出現發紅、發癢和燒灼感。汗皰疹:手掌和腳掌的皮膚受到刺激,有透明深在性水皰引起瘙癢和燒灼感。神經性皮膚炎:由局部性瘙癢(例如昆蟲叮咬)引起的頭部、小腿、腕部或前臂鱗狀斑塊。錢幣狀濕疹:皮膚上有硬幣狀刺激斑塊。斑塊可以結痂、蛻皮和非常癢。
脂溢性濕疹:頭皮、面部皮膚,有時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發黃,多油,有鱗狀斑塊。鬱滯性皮膚炎:小腿的皮膚有刺激症狀,最常見的病因是血流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未知,可能由遺傳(家族共有)因素和環境因素造成。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可能會進一步出現枯草熱和哮喘。
會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因素:
刺激物和過敏原可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刺激物是可能使皮膚發紅、發癢或產生燒灼感的物質。這些刺激物包括:羊毛或人造纖維、肥皂和清潔劑、某些香水和化妝品、諸如氯、礦物油或溶劑等物質、灰塵或沙土、香煙煙霧。
過敏原是來自食物、植物、動物或空氣,造成過敏的物質。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雞蛋、花生、牛奶、魚類、豆製品和小麥;塵蟎、黴菌、花粉、狗或貓毛皮屑。
精神壓力、生氣和挫敗感可以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但是並未證明這些因素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皮膚感染、氣溫和氣候也可導致皮膚症狀突發。其他可導致症狀突發的因素包括:
洗澡之後使用的潤膚液不足、冬天低濕度、全年乾燥的天氣、盆浴和淋浴時間過長或溫度過熱
出汗時進入低溫環境、細菌感染。
2. 臨床症狀
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皮膚病病灶 的型態與分佈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在臨床上可分為 三期:嬰兒期: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在二至三月大時開始發病,通常會持續二至三年。常見的部位為雙頰、前額及頭皮。在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 發紅、脫皮的現象,但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是正常的。此外,或許是因為口水和局部沖洗的刺激,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嚴重。如果病童有舔嘴唇的習慣,會造成口唇周圍脫皮、結痂、有滲出液的情形。這些發癢的紅疹會使得小嬰兒躁動不安及不易入睡。另外有少數病患會發生在膝膕窩及皮膚皺摺處,但跟尿布疹不一樣的是,異位 性皮膚炎通常不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這些病人中,約有一半會在一歲半前痊癒,另外一半的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當小朋友開始學爬之後,病灶可能會擴展到四肢的伸側與手腕。兒童期:這個時期的病灶分佈較廣,多集中於手肘 窩、膝窩、頸部、手腳關節等處呈對稱分佈,剛開始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嚴重搔抓後,皮膚會有破皮、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灶。小朋友癢的時候搔抓患部,造成溼疹更加惡化也更加癢,形成一種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大部份病人會在 10 至 12 歲前慢慢痊癒,只有少部份病人會持續至成人期。青年期與成人期:約有 5%~10%的病人會延續 到二十歲,其病灶與孩童型類似,好發於手肘窩、 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等處。這個時期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也會有變厚、變粗 等情形,膚色也較深。皮膚表現的型態有下列幾種:四肢屈側的皮膚炎、手部溼疹、眼睛周圍的 溼疹、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的慢性皮膚炎。
3. 治療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
• 保濕劑—改善皮膚障壁功能、減少類固醇使用量
• 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間歇性使用
• 抗組織胺藥物—止癢、改善睡眠品質、改善免疫體質
治療性病患衛教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二線治療
• 局部塗抹Calcineurin抑制劑藥膏—tacrolimus, pimecrolimus
• 短暫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
• 紫外線光療
• 局部塗抹、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藥物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三線治療
• 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治療
• 抗菌劑
4. 照護措施
避免皮膚刺激物剪短指甲以減少搔抓所帶來的傷害。有些病童會在夜晚無意識的搔抓,可戴手套睡覺或是用紗布蓋起來。避免過度沐浴或清潔,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可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盡量使用溫和pH 值中性的清潔劑,洗完澡後可立刻擦上成分單純不含香精的乳液來預防皮膚乾燥。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夏天最好處於涼爽有空調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則,最好讓病患處於空調環境,在大太陽底下避免出門,嬰兒也避免包裹太厚的衣物。冬天要避免乾燥,可適量塗抹乳液,並減少沐浴的次數與時間。居家環境的注意事項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是常見的過敏原,避免在室內養貓狗鳥等寵物。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避免絨毛玩具,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清掃家中及環境以減少灰塵。用這些方法來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氣味物質。使用空氣清淨機(須定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長,並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65%間。其他注意事項避免溫差過大,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對冷、熱或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溫差變化過大容易使病情惡化。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煙。一般不須限制飲食,只有在症狀非常嚴重,一般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皮疹的發作與食物有非常明顯的關聯,才須要飲食控制。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等,可嚐試避免食用數週至病情改善。保持情緒穩定與避免壓力。由於經常搔抓,所以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而這些感染也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除了避免搔抓之外,一旦產生傷口必須小心處理以避免二度感染。
芳療措施
芳療配方 |
|||
名稱(Eo、Vo、Hy) |
劑量 |
選用理由 |
濃度 |
3/25 橄欖油 |
10ml |
取得方便 |
|
德國洋甘菊 |
6滴 |
促進傷口癒合、消炎、抗過敏、止痛 |
3% |
3/31 羅馬洋甘菊純露 |
|
消炎 |
|
永久花純露 |
|
怕個案不接受羅洋純露味道,搭配永久花讓味道好些,亦可享受永久花純露止痛消炎的效果。 |
|
4/4橄欖油(乳液) |
10ml |
取得方便 |
|
羅馬洋甘菊精油 |
2滴 |
鎮靜紅腫 |
1% |
純正薰衣草 |
2滴 |
促進細胞再生、止癢 |
1% |
永久花精油 |
2滴 |
重建受損皮膚、消腫 |
1% |
4/9 羅馬洋甘菊純露 |
|
濕敷於患部,消炎鎮靜 |
|
使用建議: 1.請勿吃辛辣刺激食物 2.早睡早起 3.多運動 4.精油乳液可以塗於患部 5.永久花純露和羅馬洋甘菊純露,請加各15m到一公升的水中,一天內喝完。 6.濕敷羅馬洋甘菊純露於患部,讓患部消腫。 7.於生活中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下班後記得提醒身體要放鬆。 |
芳療評值
次數 |
評值日期 |
評值內容 |
1 |
3/26 |
覺得沒有甚麼感覺,也許還不習慣用油,藍藍的不太習慣 |
2 |
4/3 |
覺得好臭,為什麼要喝這麼奇怪的東西,不好喝 |
3 |
4/7 |
這次調的油比較好聞,而且是乳液比較能接受,也有按時擦在患部 |
4 |
4/11 |
濕敷的效果滿明顯的,敷完羅洋純露就馬上退紅腫 |
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調的精油藍藍的很特別,味道也不太一樣,用在異位性皮膚炎的地方有些許改善。羅馬洋甘菊純路的味道,真的好難以接受,就算混了永久花純露也好難蓋過他的味道。但是,用濕敷的效果卻非常的好,連我這個不太能接受味道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它的效果。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我覺得用乳液的效果比用油好,不知道是不是不太能接受油,還是真的就是乳液的效果比較好,所以不喜歡乳液。但是,調和過的精油擦在皮膚比較乾的時候擦在正常肌膚上還滿舒服的。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我覺得芳療師還滿了解我的狀況的,雖然味道不太能接受,但是經過解釋和療效之後,會讓我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精油除了調精油和純露的東西之外,也會讓我做精油抓周,我覺得很準也很奇妙,真的都反映地當時的狀況,也讓我對精油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
結論
對於個案的信任度不同,我會用不一樣的精油,很感謝這位個案的信任,讓我願意大膽的用精油,這對我也算是一個突破。在和個案的互動過程中,是一個很大的樂趣,可以聊得很深入,也可以互吐苦水,把不好的能量都是放出來,再用精油讓彼此變得更好。也期許自己能夠會更快速的了解個案,讓個案願意釋出更多資訊,讓我更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