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一、 病因
靜脈血的運行有兩個主要機制,一是靜脈血管中每10-20公分處存有一瓣膜,藉由瓣膜開關作用,關閉時防止血液向下掉,讓血液向上流往心臟;二是肌肉收縮幫浦作用,肌肉收縮時,能對血管壓迫,擠壓血液向前流動,使靜脈血順利回流心臟。
當靜脈瓣膜受損,造成瓣膜閉鎖不全,血液回流發生障礙,逆流積淤於下肢,造成下肢靜脈壓力增加,靜脈血管產生擴張、形變,造成下肢靜脈曲張。長期久站或維持單一姿勢過久,會使下肢靜脈血的回流因得抵抗重力作用,造成下肢靜脈壓力增加,久之使靜脈瓣膜結構受破壞,血液無法單向往前回流。若腿部缺乏運動,肌肉彈性變差,無法藉肌肉的收縮幫浦作用來幫助下肢靜脈血回流,長期蓄積情形下靜脈便產生形變,因而發生下肢靜脈曲張。
二、 臨床症狀
靜脈曲張就是靜脈扭曲及腫大而形成的異常擴張現象,大部分出現在腿部。下肢靜脈曲張主要便是發生在淺層接近皮下表面之血管。靜脈曲張分為五期:
· 第一期:雙腿像淺藍色蜘蛛網,約八成患者都有這樣的現象。
· 第二期:血管凸出像蚯蚓一般,有些患者站久就會有不舒服的痠、麻感,甚至舉步維艱。
· 第三期:雙腿腫脹,特別是大小腿水腫,皮膚按壓後須很久才回彈。
· 第四期:出現血液淤積,色素沉澱腳踝變黑,皮膚出現搔癢、變色、變硬及粗糙,紅腫熱痛。
· 第五期:皮膚組織硬化,癒合的慢性潰瘍。
· 第六期:出現腳部潰瘍,反覆不好。
三、 治療方式
· 手術︰傳統手術、雷射顯微手術、內視鏡、血管內雷射
· 使用硬化劑
· 醫療級彈性襪
· 服用藥物(阻塞溶解)
*雷射顯微手術較安全、恢復快;傳統手術會留疤、疼痛,也有可能治療不完全;內視鏡則有可能造成破壞範圍太大;血管內雷射則有四分之一機率產生血栓,嚴重可能致死;硬化劑也有可能產生血栓,或是有鬱血性皮膚炎、潰瘍等後遺症。
四、 照護措施
· 適度的運動,幫助下肢血液的循環。
· 勿久站、久坐、翹腳,妨礙血液的循環。
· 若需要可穿著適當的彈性襪來幫助血液回流。
· 勿穿著大腿部位過緊的褲子或褲襪。
· 每日進行拉筋、抬腿,幫助腿部放鬆。
· 控制體重,避免造成下肢壓力變高。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