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查證
病因
痤瘡成因包括: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異常角化阻塞、痤瘡桿菌增生與發炎。除了上述的病因之外,很多的內外在因素,如遺傳、荷爾蒙、壓力、食物、化妝品、物理性刺激等,都被認為與痤瘡相關。也造成痤瘡治療的困難。
皮脂腺分泌過多:油性膚質、青春期、悶熱氣候、油炸刺激食物,都會引起皮脂腺分泌增強。
毛孔阻塞:毛囊過度角化、老廢角質囤積,會阻塞毛孔,產生粉刺、面皰。
細菌過度生長:喜嗜皮脂的痤瘡桿菌過度繁殖,會造成毛囊發炎。
內分泌因素:有些人的皮脂腺特別敏感,只要賀爾蒙輕微的波動,例如月經週期前後、熬夜、壓力時,就會冒痘。一般而言,青春痘雖與性荷爾蒙有關,但絕大多數患者荷爾蒙分泌都在正常範圍內,所以除非有其他特殊的臨床症狀,通常不必過分擔心內分泌失調,也不必做無謂的抽血檢查。
情緒因素:精神緊張、熬夜、睡眠不足,都會導致皮脂腺分泌失調,使痤瘡惡化。
食物:有些人會因為攝取某些特殊食物而使痤瘡惡化,建議最好攝取均衡飲食。一些油膩、辛辣、高甜分、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花生、辣椒、薯條,應盡量避免。便秘、腸胃問題會使痤瘡惡化,可以多吃蔬果、纖維質來預防。
生活習慣:睡眠不足是肌膚的大敵,精神緊張、熬夜、睡眠不足,都會使皮脂腺分泌失調,導致痤瘡產生。儘量保持生活規律,心情愉快,睡眠充足,不熬夜,臉部洗卸要徹底。
紫外線照射:紫外線會傷害表皮細胞,引起角質代謝混亂,阻塞毛孔引發痤瘡。皮脂經日照酸化分解,產生具有刺激性的游離脂肪酸及發炎物質,引發毛囊皮脂腺的發炎。另 外,紫外線也會刺激黑色素細胞活性,造成發炎後色素沉澱。
臨床症狀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疾病,常發生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俗稱「青春痘」,但在成年人也會因內分泌、壓力、飲食、彩妝等問題而出現。臨床的表現可以是粉刺、紅色丘疹、膿皰、較大顆結節、囊腫或疤痕。痤瘡一般在青春期開始發生,要過一段時間才會穩定下來。這段期間會多久? 因人而異,無法預測。另外有些人是在熟齡期才開始長痘痘。所以,青春痘並非青春期男女的專利,三四十歲仍有痘痘問題者並不少見。
治療方式
較輕微的青春痘病況,可單純使用外用藥物治療,例如:
抗菌成分:外用抗生素(clindamycin、fusidic acid、erythromycin、gentamicin等)、過氧化苯(benzyol peroxide)、硫磺製劑(硫磺亦有去角質作用)。
抗粉刺成分:外用A酸、杜鵑花酸等,需長期治療。
外用A酸包括:
第一代A酸:tretinoin (all-trans-retinoic acid)
第一代A酸商品名稱為Airol(愛膚露)、Retin-A(蕾婷)、Acned gel(愛克凝膠)等(註:此類藥物之商品名稱眾多,所舉案例不代表效果特別優異,請參見本文附註之衛生福利部FDA資料庫資料)。以第一代A酸治療青春痘的效果不錯,但刺激性、副作用也大。
第二代A酸:isotretinoin (13-cis retinoic acid)
(嚴格而論,在化學結構上,isotretinoin仍應歸於與tretinoin同類的第一代A酸,並不是真正的第二代A酸)
第二代A酸商品名稱包括Isotrex(愛索思)、IMEI GEL 0.05%(艾妮美凝膠)等,也有結合isotretinoin 0.05%和紅黴素erythromycin 2%的型式,例如Isotrexin(註:此類藥物之商品名稱眾多,所舉案例不代表青春痘治療效果特別優異,請參見本文附註之衛生福利部FDA資料庫資料)。降低第一代A酸的副作用,使光敏感性、刺激性、致畸胎性下降。
第三代A酸:adapalene, tazarotene (polyaromatic retinoids)
第三代A酸改良第一代與第二代A酸的皮膚刺激性,是目前較溫和的外用A酸。adapalene成分的藥物有兩種劑型:膠質(gel)型式有0.1%和0.3%兩種濃度,乳膏(cream)型式則為 0.1%。商品名稱包括Differin(痘膚潤)、愛達膚利(ADAPHALEN)、愛可凝膠(ACURE GEL)、欣婷凝膠(Adapalene Gel 0.1%“Sinphar”)等(註:此類藥物之商品名稱眾多,所舉案例不代表效果特別優異,請參見本文附註之衛生福利部FDA資料庫資料)。Adapalene是第三代的外用維它命A酸,最常用的成分是0.1%濃度的膠質劑型。Tarazotene雖對青春痘有效果,但在台灣由於全民健保結付規定的限制,較常用於乾癬的治療。
註:杜鵑花酸亦有抗菌作用,它可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對於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具有抗菌效果,可用於治療青春痘(痤瘡),在較高的濃度與較酸的環境中,這種抑菌效果會較佳。
外用藥可與口服藥合併治療,例如口服抗生素(如doxycyline, minocycline)、抗雄性素(如spironolactone)、消炎藥物(如NSAID,包括diclofenac, ibuprofen)等。
口服抗生素:四環黴素(四環素)
如果痘痘是屬於高度活躍或嚴重的情況,除了擦藥之外,可能還需要配合數週或數個月的口服抗生素藥物治療,並沒有於數天內一定可以快速消除或治療青春痘的好方法。這類抗生素藥物最常使用者為四環黴素類(四環素)藥物,如doxycycline或 minocycline,一般而言為相當安全的藥物,可有效抑制造成青春痘的痤瘡桿菌滋生,並有消炎的作用,須於飯後服用,且不可馬上躺下休息,以免發生胃食道逆流的不適感,少部份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頭暈等副作用。但若使用tetracycline,則須於空腹時服用。四環黴素(四環素)不可與制酸劑同時服用,以免減低藥效四環黴素(四環素)應避免與某些食物或藥物併服,因為若腸胃道環境存在金屬離子時,例如含有鋁、鎂、鈣的制酸劑,或牛奶、鐵劑(包括含鐵的維它命)、鈣片、鎂離子軟便劑時,將減少四環黴素的口服吸收率,影響青春痘治療效果。
Doxycyline 會降低口服避孕藥效果
Doxycyline 會使口服避孕藥效果降低,所以在服用doxycyline時,若有避孕需求,建議採取口服避孕藥以外的措施。
口服抗生素治療青春痘:要注意避免抗藥性
口服抗生素治療青春痘的初期,可能就會發現青春痘逐漸改善的效果。在治療初期,由於病況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所以仍可能會冒出新的痘痘,但經過一段時間,冒痘痘的速度會逐漸減緩。青春痘口服藥療程,如四環黴素類別等抗生素,視情況可能須六至八週,對於嚴重的病情,口服藥療程可能須長達三個月,甚至有的病人需要半年以上的長期治療,若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可改用口服A酸。抗生素治療期間,不可隨意停藥,以免造成痤瘡桿菌的抗藥性,增加後續治療的困難度。
口服A酸
對於傳統療法無效之嚴重痤瘡,例如囊腫型痤瘡(acne cystica)與結節型痤瘡(nodular acne),或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可改用口服A酸,且目前研究顯示,按照體重換算,服用足夠劑量的口服A酸後,有機會根治青春痘。但口服A酸副作用較多,且需要服用完整療程才有良好的作用效果,須由皮膚專科醫師審慎評估後再使用,不建議用於輕度或中度的青春痘(痤瘡)患者,且一般情況須自費,台灣全民健保只給付青春痘極度嚴重的案例。使用口服A酸時,建議與食物一起服用,吸收程度會較佳。但考量其可能的副作用,使用口服A酸的態度應極為謹慎,不可濫用於輕微或中度青春痘的病患,同時口服A酸價錢比一般青春痘藥物高昂,開始療程前也應考量經濟負擔,若無法累積充足的劑量,則此藥並無法根治青春痘。在筆者的門診中,大部份的青春痘病患多使用非口服A酸的藥物,即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只有少部份對於其它口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才會使用到口服A酸。
其它非抗生素之口服藥有些口服藥亦可用於青春痘治療,例如抗雄性激素類的口服避孕藥、spironolactone(此藥同時有利尿作用),具有消炎作用的NSAID類藥物等,醫師會視情況開立使用。
較少應用的青春痘抗生素替代用藥
關於痘痘治療,除了可使用四環黴素(四環素),其它具有療效,但較少應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
紅黴素(erythromycin):,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適用於孕婦,但在台灣曾因濫用而造成廣泛抗藥性的問題。
頭孢氨芐(cephalexin):當其它藥物不適合時,可用為青春痘治療用的替代藥物,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可用於孕婦。(Pediatr Dermatol. 2008 Mar-Apr;25(2):179-83.與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09 Jun 17;2:105-10.)。
安莫西林(amoxicillin):亦為青春痘治療用的替代藥物,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可用於孕婦。(Dermatol Ther. 2013 Jul-Aug;26(4):302-11.)
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此藥物的外用劑型相當安全,但口服劑型可能造成嚴重的腸道感染,稱為「偽膜性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由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又稱為艱難梭菌)所致。
磺胺類藥品,例如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包括Baktar®撲菌特®錠製劑:此類藥物造成過敏的機率較高,而某些人對磺胺類藥物會發生嚴重過敏反應,且過敏反應無法事先預知。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例如日舒(Zithromax)、阿齊霉素、恩舒邁(Ansumycin):此抗生素具有大環內酯(macrolides)的結構,構造與作用與紅黴素相似,但價格較昂貴,有些學者認為在治療青春痘時,azithromycin的效果與doxycyline效果接近,但有人認為它不會優於doxycycline,而在某些研究中發現它的效果甚至遜於doxycycline(例如:J Dermatolog Treat. 2011 Aug;22(4):206-10.以及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14 Jan-Mar;26(1):64-7.),目前台灣全民健保並不給付azithromycin於青春痘之治療用途。
照護措施
青春痘的保養原則,基本上就是:清潔、保濕、控油、防曬。
基礎的清潔很重要,最簡單的做法是,選用溫和的洗面乳,每天用室溫水洗臉兩次,如果怕冷,最多用微溫水就行。過度清潔會導致正常的皮脂膜受損,如果皮膚比較乾的人,甚至早上使用清水洗臉就可以。詳細的正確洗臉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適度保濕絕對不能忽略。皮膚的角化流程要能正常,必須要有正常的濕度。當皮膚太過乾燥時,反而會導致角化異常,進而誘發或惡化青春痘。保濕成分從偏水性到偏油性的都有,青春痘患者通常建議使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或凝膠即可,擦拭到皮膚摸起來滑順不粗糙即可。通常不建議選用太油的產品。控油則可以先從避免吃高糖類食物、避免熬夜、保持肌膚涼爽做起。如果皮脂分泌仍然非常旺盛,可考慮選用含有葡萄糖鋅( Zinc Gluconate )這類成份的產品,可抑制皮脂的分泌。防曬並不是只有擦防曬乳這個選項。嚴重青春痘的患者可優先選用帽子、口罩等物理性的方式遮蔽陽光。輕微青春痘的患者則可優先選用較清爽不油膩的防曬乳,有些人會迷信選用純物理性防曬,認為比較安全,但純物理性防曬通常會比較偏油,對青春痘不一定是好事。做好防曬除了可以避免紫外線造成的皮膚傷害外,也可以避免痘斑或痘疤顏色變深。如果青春痘的發炎及感染已經控制好了,可再進一步選用淡化痘斑或痘疤的產品。例如加速角質代謝的酸類,或者是溫和的外用美白成分,都是相對安全的選項。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次數 |
評值日期 |
評值內容 |
1 |
110年10月28號 |
個案在青春期時就很容易長痘痘,但已經過了青春期年紀,痘痘還是不停在長,大部分是長在T字部位,有紅腫的痘,有化膿的痘,還有粉刺,因會癢所以個案會用手去摳,因此臉上除了有傷口外還留下一些痘疤。 |
2 |
110年11月14號 |
個案反應第一次的調和油太油,因長痘痘的面積太大,幾乎要塗抹半張臉了,不喜歡臉油膩膩的感覺。不過眉間與額頭的白頭發炎痘痘好像有點減少。所以第二次調理時有幫個案加了一瓶純露並增加濕敷的動作,並另調一瓶凝膠,塗抹臉時較不會油。 |
3 |
110年11月28號 |
鼻頭毛細孔有縮小且較細緻,額頭痘痘還是會長,下巴和人中附近有發炎痘。個案喜歡噴化妝水,涼涼的感覺很舒服,也喜歡局部敷臉,敷完後T字部位比較不會發紅,但凝露塗抹全臉感覺有點乾,不保濕。所以這次會幫個案再調一瓶乳液,並修改調和油配方,希望個案還是要使用調和油。並把橙花純露換成消炎殺菌,收斂毛孔更強的金縷梅純露。 |
4 |
110年12月20號 |
眉間與額頭的化膿痘痘減少很多,較大顆的痘瘡也沒有了,T字部位較不會紅腫,整體上看起來痘痘已有80%的改善,剩一些粉刺痘疤。個案很喜歡最後一次的乳液味道,每次抹在臉上就特別覺得療癒感,最重要的是不會覺得油又有保濕作用。所以最後一次調理沒有改變太大,調理油的部分改沒藥一種就好,並且調高為3%,只要有長痘時再抹即可。其它不變內容物只改變使用方法〜就是每天早上只要一次用凝露敷臉就好,其餘只要洗完臉噴純露,接著塗抹乳液,這樣也不會讓個案覺得臉太油,或是繁雜的使用步驟。 |
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調和油塗在臉上很油,喜歡純露涼涼的且吸收很快,凝露一開始塗抹全臉感覺比較乾,不好推開又黏黏的感覺沒什麼被吸收,後來換成乳液就好很多,覺得皮膚有完全吸收也不會黏,很喜歡乳液的味道。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調和油雖然很油但效果不錯,純露在消紅退腫方面很有效,每次早上洗完臉後用使用純露加凝露濕敷五分鐘,覺得皮膚可以得到鎮定,並且可讓我早上的皮膚保持一陣子的舒爽不泛紅,芳療師共調四瓶,看似複雜,但使用起來很簡單,用完之後感覺有補充到皮膚流失的水分,因乾燥而起屑的狀況也少很多;乳液可讓我加強保濕。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芳療師調理油前會問我喜歡什麼香氣並做配方上的調整,所以調出來的產品在氣味上都很棒,芳療師幫我設計一套同時兼顧日常保養跟治痘的配方,調理油、純露、凝露、乳液,每一樣我都好喜歡,而且效果非常好,長痘的情況也改善許多,配方也會依照膚況做更動,相比市面上很多標榜消腫去痘的商品來說不但效果顯著又天然,真得很謝謝芳療師這麼用心的為我調理痘痘肌。 |
結論:
痘痘肌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揮之不去的夢饜,有些人因體質的關係過了青春期還再長痘,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我也是到40歲都還在長痘痘,因此對這位個案感同身受,也剛好學習了芳療,因此想好好的幫助個案解決她的困擾。在調理的第一次我挑選了茶樹精油,這是大家公認的治痘良藥,可是我覺得效果並沒有很顯著,其味道也比較跳脫,反到是我最後使用的沒藥效果更好,所以精油的選用絕不能用既有的印象,真的是需要經驗和個案的回饋。另外因這個個案是針對臉部,當我想配方的同時我也從中學到凝露和乳液的調配比例,甚至乳化劑要用哪一種,做出來的質地才是我想要的,這也是我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