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悶熱+頭暈
以中醫觀點來看,中暑又分為「陰暑」和「陽暑」。目前天氣還沒到長夏非開冷氣不可,如果中暑多屬陽暑,但到了七、八月大家狂吹冷氣,屆時陰暑的患者也會急劇增加。對於這兩種中暑的患者症狀、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暑是一種很常見的熱傷害,熱傷害是指高溫環境下,人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進入中暑前,還會經歷熱衰竭或熱暈厥這個過程。
熱衰竭是身體因四周炎熱持續出汗,且未適當補充鹽分和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熱暈厥則是因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血液跑到四肢和周邊血管,導致腦部血流不足,出現暫時性的暈眩。大部分民眾都會把這些症狀當成中暑,其實兩者嚴重度不同,熱衰竭和熱暈厥大部分被歸類在中暑前兆,如果處理不當,或身體持續無法散發熱量,就會演變成中暑。
中暑最主要的症狀有三種,分別是體溫超過40度、中樞神經功能出現異常以及皮膚乾燥,當出現上述三種症狀時,需要立即送醫,以免病人有生命危險。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包括清澈水狀鼻涕、陣發性噴嚏、鼻塞、鼻子癢及眼睛癢等。鼻涕若倒流會刺激喉嚨產生乾癢的感覺,常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及慢性咳嗽。病人往往也伴隨過敏性結膜炎而造成結膜及眼瞼發癢、眼睛紅腫、流淚、畏光,有些小孩還會併發中耳積水。病人也常因鼻塞而張口呼吸,容易導致喉嚨發炎,如果從小就習慣張口呼吸,可能造成臉型發育異常。
2. 臨床症狀
悶熱+頭暈
一開始身體會覺得燙、皮膚乾燥發紅、心跳和呼吸變急促;如果繼續惡化會頭痛、頭昏、無法出汗、噁心、嘔吐,甚至抽搐、意識混亂、橫紋肌溶解、凝血功能變差、口鼻流血、嚴重會導致嚴重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可能會影響到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就會有死亡的風險。
當中暑找上門,出現的症狀可能為:
(1)極度口渴
(2)噁心感
(3)肌肉開始痠痛
(4)輕微頭痛
(5)心跳加速
(6)呼吸急促
(7)熱衰竭:大量出汗、倦怠、無力、食慾不佳、躁動不安,或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8)熱暈厥(熱暈眩):因流汗多而皮膚濕冷、脈搏變弱,頭暈甚至昏倒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
有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等症狀,常於晚上或接觸到過敏原時加劇。
可能有的現象:
*可能會合併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疾病。
*理學檢查常見鼻黏膜蒼白腫脹並有水狀分泌物,鼻黏膜腫脹會阻礙血流使下眼瞼靜脈血鬱滯,下眼瞼因而顯得淤黑。長期揉或皺鼻子,會使鼻梁附近的皮膚出現橫向皺褶。
*鼻分泌物抹片可能會看到許多嗜伊紅性白血球。
*症狀發作期,血中可出現嗜伊紅性白血球增 加的現象。
*過敏原皮膚搔抓試驗。
*皮膚針刺試驗或特定過敏原免疫球蛋白E測 定(如:CAP、MAST)。
3. 治療方式
悶熱+頭暈
(1)解陽暑:即是一般人熟知的中暑,通常發生在長期間照射太陽,暑熱內侵造成。 症狀: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四肢倦怠、口渴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狀況。
(2)解陰暑: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陰暑:常因為夏日長時間吹冷氣,或是吃太多冰品,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感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一樣持續悶燒。
症狀:身體微微地發熱但無汗、會有疲倦、頭痛、噁心等類似感冒症狀。常出現在頻繁進出冷氣房與室外的上班族,或是運動完直接喝下冰涼水的人身上。
(3)當暑氣遇上人體的濕氣,會讓暑氣更易困在體內。醫生也作了建議:「運動可以多留點汗,多吃一點利濕的東西,像綠豆湯、西瓜等,吃了之後會一直尿尿也能排除濕氣。」
發現自己或有人中暑時,英國國家健保局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1)先移至涼爽處
(2)平躺並稍為將腳取起來
(3)大量喝水
(4)讓皮膚進行降溫,可用水噴灑或是海綿擦拭、扇身體,甚至使用冰袋放腋下和頸部也是好選擇
這樣一來,身體於30分鐘後即會降溫,如發現體溫依然偏高,建議馬上尋求醫療協助。
過敏性鼻炎
*抗組織胺:目前廣泛使用的為第2代長效型抗組織胺,1天1次或2次的服用方式,增加了病人服用藥物
的方便性與順從性。第2代H1抗組織胺對H1受體的選擇性增加,比較不會影響到其他易引起副作用的受
體,提高了用藥安全性,也比較不會通過腦血管障壁而導致嗜睡。
*類固醇鼻腔鼻噴劑:類固醇鼻腔鼻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長期使用是相當安全的,目前只
有孕婦或2歲以下幼兒尚未被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主要作用在鼻腔黏膜,進入
身體血液循環的藥物非常微量,因此不像口服或注射劑型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月亮臉或水牛肩等副作用,
病人大可放心。類固醇鼻噴劑持續使用3-6個月,通常就能將過敏性鼻炎控制得很好,並且有效減少復發。
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局部鼻黏膜乾燥及出血的現象,但一般在停藥後即可改善。
*鼻黏膜血管收縮噴劑:坊間藥局可買到的鼻噴劑多屬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由於可使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縮,所以能很快消除鼻塞。不過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有潛在風險,鼻腔黏膜在藥物持續刺激下會發炎而引發反彈性腫脹,造成所謂的藥物性鼻炎。在此提醒大家,使用向藥房購買的鼻噴劑之前應先諮詢醫師,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並且禁止連續使用超過7天,1天噴的次數限制在2-3次以內。
*減敏治療:症狀嚴重且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及過敏原控制仍未改善的病人,可考慮施行減敏治療,但是減敏治療的療程常需3-5年,且有引發下呼吸道嚴重過敏反應甚或休克死亡的潛在風險,必須在醫師嚴密監控下才可進行治療。
*手術治療:病人若是合併有鼻息肉或鼻道結構異常(如:鼻中隔彎曲、慢性肥厚性下鼻甲、腺樣體肥大),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良者,可輔以手術治療鼻道阻塞問題,使症狀改善。
4.照護措施:
悶熱+頭暈
(1) 物理性防曬
(2) 補充足夠的水份
(3) 可提早出門,避運太陽過大與人多時造成的心理焦慮
(4) 穿著寬鬆衣物
(5) 盡量不要在正午等較熱時段外出或運動
(6) 檢查自己是否有服用容易造成中暑的藥物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這3種疾病的區分並不困難,但民眾若有類似的相關症狀,建議盡量不要自行購買坊間成藥使用,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的正確診斷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因為如果未能獲得正確診斷及治療,常會造成病情日趨嚴重甚至可能引起併發症。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