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足癬又稱為香港腳/運動員腳,當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表皮尤其是腳掌最容易孳生真菌,當真菌大量繁殖並入侵皮層,便誘發足癬。腳掌潮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腳掌容易出汗洗;澡或游泳後沒 有把腳掌特別是趾縫擦乾;穿著包得很緊的鞋子如高筒運動鞋;穿著吸汗力差或透氣不佳的襪子;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許多不同的皮癬菌都會感染足癬,包括表皮癬菌、毛癬菌屬及小孢癬菌等。足
癬一般透過接觸感染部位或是碰觸環境中的癬菌傳播,像游泳池及沐浴間都是常見有癬菌的區域。足癬也可能透過其他動物傳播。
2) 臨床症狀:
按照臨床表現,在Whitfield分型的基礎上,將足癬分為四個類型:慢性趾間型足癬、慢性足底型足癬、急性潰瘍性足癬和囊泡型足癬。
1. 慢性趾間型足癬是指皮損局限在腳趾之間的皮癬菌病,最常見的部位是在第四和第五趾之間。非運動員的致病菌多為紅色毛癬菌,患者除了趾間局部皮損外一般無瘙癢等主觀症狀。皮損主要是表皮鱗屑,可為多層鱗屑。如果足部長期處在潮濕環境或在水中浸泡,鱗屑會變軟、發白。
2. 急性潰瘍型足癬也是皮損局限在腳趾之間的皮癬菌病,但通常發生在名副其實的運動員,多由下頷毛癬菌引起。患者有刺痛甚至燒灼感等症狀。趾間皮膚紅腫、軟化、糜爛、皸裂或結痂,皮損境界清楚
,周邊有鱗屑。由於繼發細菌感染患足會有難聞的氣味。
3. 慢性足底型足癬又稱莫卡辛腳(MoccACinfoot),皮損主要在足底及邊緣,範圍酷莫似卡辛鞋所覆蓋的皮膚區域。因為致病菌多為紅色毛癬菌,患者大多無主觀症狀。受損皮膚僅表現輕微紅斑、表皮鱗屑,足底表面有粉狀物覆蓋,這些粉狀物是破碎的過度角化的表皮。尤其在中年女性,最常見的受累部位是腳後跟,皮膚粗糙,感覺若砂紙,很難與牛皮癬、濕疹、老繭區別。
4. 囊泡型足癬是由下頷毛癬菌引起的足部皮癬菌病,通常發生在腳底皮膚。其特徵是在紅腫皮損的基礎上突然出現發癢的水泡和囊泡。按照定義,囊泡小於5–10 mm,大泡大於5–10 mm。這種腳癬亞型通常併發化膿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3) 治療方式:
一般使用抗真菌藥,如咪康唑(mi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特比萘芬(又稱蘭美抒, terbinafine)等治療,另外局部外用角質溶解劑如水楊酸。外用藥很多時候不能徹底治癒足癬,特別是很多病人把瘙癢減輕誤以為治癒,自行停止用藥。
治療期間,病人換下來的襪子、內衣和床上用品應用熱水(60℃以上)燙洗,以減少傳染可能。治療可簡單的分為塗抹及口服殺黴菌的藥物。一般來說,塗抹適當的殺黴菌藥膏就足以解決問題;不管癢與否,都應早晚擦藥,直到皮膚看起來完全正常,再多擦一個月,才可以停止用藥。
4) 照護措施:
1.熱水可殺菌,可將襪子用熱水洗濯。
2.洗完澡記得要把腳完全擦乾,黴菌最容易在潮溼的腳縫中生存。
3.市面上有一些撒在鞋中的粉末或塗在腳上的止汗劑,是可以改善出汗所引起的潮溼狀態。
4.穿適當材質的襪子。純棉或純羊毛的襪子會吸汗,來保持雙腳的乾燥。
5.盡量少穿褲襪。尼龍會阻斷汗水的蒸發。如果一定得穿,可試著找看看腳底部分是棉質的褲襪。
6.絕對不要穿別人的鞋子或襪子。因為別人可能會患有香港腳,所以就有可能會因此而被傳染。
7.穿著通風的鞋子。涼鞋是第一選擇。如果場合不允許,天然材質的鞋子才有辦法讓腳呼吸,例如
真皮的皮鞋或是布做的鞋子,都是替代的選擇;如果鞋面有打洞,那就更理想了。
8.保持浴室地板永遠乾淨,而且最好常常用消毒藥水擦拭。
9.讓腳儘量透氣。能不穿鞋的場合就不要穿鞋,就算非穿不可也要偶爾找機會讓腳透透氣。鞋子也
要以皮鞋、通風良好而且腳型適合、柔軟包布的產品為最佳。
10. 勤擦藥。皮膚科醫師開給你的藥可不止是止癢用而已;它還肩負著殺死黴菌的重責大任。所以,不管你癢不癢,都應早晚擦藥,直到皮膚看起來完全正常,再多擦一個月,才可以停止。
11. 感染時千萬不要用酒精擦拭,雖然可以暫時止癢,但酒精會讓皮膚更加乾燥,會使皮膚更破裂;這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潤滑油脂來使用。
12. 全家人一起治療。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而黴菌也會隨著你一步一腳印的傳播下去;所以家裡頭一人有足癬,其他家人最好都要注意是否也有感染,如果有,記得要一起接受治療。而假如家中只有一人罹患,那麼罹患香港腳的人,他的襪子要與家人的分開來洗,可千萬不要和家人的一起洗。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