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顳顎關節症候群是文明病之一,常見於工作壓力大且生活緊張的現在社會。顳顎關節存在於頭部兩側、耳朵前方,和身體其他的關節不同,顳顎關節可以做滑動及旋轉,主要負責張閉口運動、說話和咀嚼等功能。顎關節若僵硬,嘴巴便沒辦法張大,有些人張開嘴巴,顎關節還會發出喀喀聲。這種人通常頸部、背部都會很痠痛,全身動不動就疼痛。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定義為咀嚼系統的功能異常,包含了咀嚼肌肉的異常、顳顎關節的發炎及退化,以及關節盤的異常等;雖非立即危及生命的病症, 可能會短期發作,也可能轉變成為慢性疾病。會造成此病症的原因很多,包含了如車禍、跌倒等外傷、肌肉發炎、腫瘤、或是全身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咬合 不正、習慣性緊咬、磨牙、姿勢不良、或喜歡咀嚼硬食,都有可能引發顳顎關節症候群。

另外,壓力大導致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也是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之一。全身肌筋膜分佈來說,顳顎關節的位置,正好處於中、後方「深前線」的端點。若顳顎關節有狀況,就代表「深前線」緊繃、失調。筋膜專家Thomas Myers,在其筋膜權威著作《解剖列車》一書中就指出,深前線失調,會出現一些負面的代償機制,常見的症狀包括:慢性蹠屈(足下垂)、高或低足弓、骨盆底功能不足、腰椎排列異常、呼吸限制、頸椎彎曲或過度伸直、顳顎關節症狀、吞嚥及語言困難,以及核心普遍崩塌等。

 

2.  臨床症狀

顳顎關節障礙病人以1545歲居多,其中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9倍。可別小看顳顎關節,它所連結的不只是下顎與頭顱,更在顱、顎、頸的運動鍊之間扮演樞紐的角色。顳顎關節障礙的典型症狀:

        冬天騎摩托車上下班時,下顎兩側就會特別疼痛。

        長期為失眠所苦的人,一天早上打哈欠時突然感到耳朵附近一陣疼痛。

        去做推拿後,發現嘴巴有時打不開,吞口水時還會聽見「咚」或「蹦」的巨大聲響,下巴偶爾還會左右搖晃。

        壓力太大,長達半年下顎失控,嘴巴張不開。

3.  治療方式

透過止痛藥緩解症狀,合併肌肉鬆弛劑舒緩肌肉緊繃,必要時加上抗焦慮藥物以幫助情緒安定放鬆;或透過咬合板、齒列矯正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大多數的症狀。筋膜的調整,是透過壓力的刺激。只要一有壓力的變化,筋膜組織就會導出生物電,傳遞速度不僅比神經系統快三倍,傳遞範圍更遍達全身。

 

一般顳顎關節疼痛的處理方式大致如下:(一)理學及影像學檢查:醫師會先做檢查,確定您目前關節和肌肉疼痛的部位,張口受限的程度及排除因牙齒造成的感染或外傷。(二)衛教及物理治療:教導戒除不良習慣或姿勢,視情況給予熱敷或藥敷處置。(三)藥物治療:給予消炎止痛劑或肌肉鬆弛劑幫助減緩疼痛。(四)咬合調整及咬合板治療:對於不適當的咬合干擾點修整,或用咬合板減少夜間磨牙或緊咬造成的肌肉緊繃或關節盤壓迫。(五)手術治療:若保守性治療無效可考慮進入手術治療,包括關節沖洗,玻尿酸關節腔注射,關節鏡手術及其他顳顎關節手術。

4.  照護措施

針對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治療首要目標是減少疼痛感及重新建立正常的咀嚼功能,多數患者可以透過衛教與戒除不良習慣,加上藥物輔助治療獲得改善;建議這類型的患者,避免咀嚼較硬的食物,改以軟食為主,避免過度張大口,適當的肩頸放鬆、按摩、熱敷。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