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過敏性鼻炎是因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後體內會釋放出一種細胞叫做肥大細胞,而肥大細胞會攜帶一種叫做IgE的抗體,而這一類的免疫抗體在接觸特定的過敏原後會釋放一種叫做組織胺的化學物質,最後會在體內產生鼻內膜腫脹、鼻內膜分泌物增加及其他的過敏症狀出現;造成鼻子過敏的過敏原有2種,除了對外界物質過敏,像是灰塵、花粉、塵蟎等之外;另外就是對空氣的溫度變化過於敏感,通常是好發於春夏交界和秋冬交界時。
2. 臨床症狀
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鼻塞、鼻子癢、流鼻水(水狀、顏色清澈)、打噴嚏(可能連續 10 次以上)、咳嗽(因鼻涕倒流刺激喉嚨)、喉嚨乾癢、早上起床喉嚨痛、黑眼圈(鼻腔腫脹導致眼周血流不順)、眼睛癢、眼睛紅腫(過敏性結膜炎)等……
3. 治療方式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包括:避開過敏原、藥物治療、減敏治療、手術;
–目前有下列幾種藥物可用於臨床:
(1.)H1型抗組織胺:第一代藥物有Chlorpheniramine、Ketotifen,第二代藥物有Cetirizine、Teldane、Loratadine等。
(2.)類固醇鼻噴劑((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這類藥物局部使用可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包括Beclomethasone、Budesonide等。
口服或肌肉注射類固醇:常用有Dexamethasone、Hydrocortisone、Methyprednisolone及Prednisolone。對嚴重患者,短期口服類固醇可迅速改善症狀。肌肉注射容易藥物沈積,導致局部組織萎縮。
(3.)肥大細胞表面穩定劑:常用包括Cromoglycate及Nedocromil,可減少肥大細胞(mast cells)釋放組織胺。
(4.)去充血劑鼻噴劑: EPinephrine、Phenylephrine、Naphtazoline、Oxymethazoline等,由於是鼻腔內使用,效果要比口服起效快。
(5.)去充血劑(Decongestants)口服藥:包括Ephedrine、Phenylephrine及Pseudoephedrine,促使血管收縮,減少鼻腔黏膜充血。高血壓、青光眼或心臟病的患者應慎用。
(6.)抗膽鹼鼻噴劑:有Ipratropium,可減少鼻涕的分泌。
(7.)抗白三烯藥:包括Montelukast (Singulair ®)、Pranlukast及Zafirlukast,其主要作用為半胱氨酸-白三烯受體阻滯劑。另外,根據研究,在氣管白三烯引發氣喘症狀的能力比組織胺還強一千倍。所以過敏性鼻炎併發氣喘者,抗白三烯藥物使用可以減輕氣喘症狀。
–減敏治療:原理是以少量的過敏原,反覆多次皮下注射,使身體產生抗體,一般而言,五歲以上的孩童若有下列情況,可以考慮減敏治療:當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狀、有其他
疾病共存、藥物產生副作用,患者無法耐受、患者無法堅持用藥物治療。
–手術:
(1.)下鼻甲雷射手術治療:在門診局部麻醉下,使用雷射來燒灼黏膜表層,使黏膜緊縮改善鼻塞症狀。
(2.)下鼻甲射頻手術治療:在門診局部麻醉下,利用射頻熱能作用於黏膜下層,使鼻甲體積縮小並減少術後痂皮形成,改善鼻塞效果。
4. 照護措施
從環境中清除過敏原如:塵蹣、蟑螂、花粉、動物皮屑……保持環境中的整潔;降低室內溼度及曝曬寢具減少塵螨量附加殺菌效果;避免室內種植花草,容易在空氣中散發花粉,引發過敏反應。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