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一、 病因
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普遍發生在四肢、關節、頸部、面部等地方,大多由肌膚痕癢和敏感的現象發展成為「疹」。濕疹病情可以由嬰幼兒延續至青少年階段,長大成人病情或會有好轉,但亦有機會跟隨患者一生不斷反覆發作。
1. 濕疹成因:基因遺傳
如果小朋友在5歲前就出現濕疹症狀,很大機會是受過敏基因遺傳影響。若父母其中一方患有濕疹,寶寶患有濕疹的機率為30%;若父母雙方都有濕疹,寶寶患有濕疹的機率為70%;若父母鼻敏感、哮喘等過敏症,寶寶患有濕疹的風險亦會相對提高。
導致濕疹的成因也並非單一因素,而是由多項原因共同交互影響的結果,例如:身體的免疫機能轉變和皮膚保護能力下降,以及在皮膚受損後引起的發炎感染等等。其中包含了小朋友的異位性皮膚炎、婦女族群的主婦手、成年人的神經性皮膚炎、因工作環境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汗皰診、脂漏性皮膚炎等等。這些會讓皮膚發炎、紅腫、甚至組織液滲出、脫屑的症狀大多數都是因濕疹引起。」
2. 濕疹成因:環境因素
· 季節天氣轉變,如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和濕度
· 致敏食物,如海鮮、堅果、奶類制品
· 接觸刺激物,如二手煙、防腐劑、肥皂、清潔劑、添加香料等
· 接觸致敏原,如塵蟎、寵物皮屑、花粉、黴菌等
3. 濕疹成因:壓力引發
壓力會使腸胃道不健康,很多大人在小時候皮膚沒問題,長大卻患有蕁麻疹,可能就是壓力造成。所謂肝木剋脾土,腸胃不健康會影響到肺氣系統,脾土無法生肺金而影響皮膚健康。
4. 濕疹成因:體質
中醫的看法:濕疹、汗皰疹因為是體內濕氣太重造成,體內水分來不及排出,所以就往皮膚上堆積。而造成濕疹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體質,很多小小孩的濕疹多與體質有關,另外也是後天飲食習慣造成;一旦出現濕疹,必須觀察自己的飲食是否有問題。除了濕氣太重,也代表你的體內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其中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脾胃;而肺又主皮毛,所以皮膚不好的人,氣管大多也不太好。
二、 臨床症狀
1. 急性濕疹:此類濕疹發病急,紅斑、丘疹、水、膿、糜爛、結痂等各型皮疹循序出現,常見2~3種皮疹同時並存,此類濕疹常因劇烈搔癢而破皮。
2. 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症、症狀減輕後,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但搔抓後仍出現糜爛。
3. 慢性濕疹: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呈現慢性炎症,患處皮膚漸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
另外,分辨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和汗皰疹的差異,以下簡易說明一下:
· 濕疹:有固定部位,可能會流組織液,代表你的身體濕氣過重。
· 蕁麻疹:沒有固定的出現部位,疹子常會膨起一塊一塊比皮膚高,也稱「風疹塊」。
· 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膝蓋、四肢彎曲處,且會癢會突然發作,又被稱為「四彎風」。
· 汗皰疹:常好發於手指頭、腳指頭末端及指縫處,大小孩都可能發生。臨床看過三、四歲小病患,汗皰疹不但會癢,還會有小水泡,一段時間裂開再慢慢恢復,但好了沒多久還可能會再長。
三、 治療方式
1. 急性期的濕疹,要先思考誘發的原因。例如嬰兒、孩童、青少年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的體質因素,成人如果發生在手指有可能是汗泡疹,如果在接觸了特殊物質後發作則要考慮接觸性皮膚炎。
2. 醫師會先建議避免誘發的因子,並且開藥進行消炎、止癢,並且預防感染,目標是避免急性濕疹嚴重發炎或反覆發作。因為嚴重的發炎、感染,以及反覆的發炎反應會使皮膚每況愈下,進展成亞急性甚至是慢性濕疹。
3. 在亞急性期的濕疹,如果進展到這個階段通常代表患者之前已經反覆急性濕疹發作過一段時間,暗示著患者有濕疹的體質,並且皮膚的表皮層已經不是健康完整的狀態了。因此醫師除了症狀治療以外,通常還會提醒患者避免各式的誘發因子,並且強化保濕,希望讓已經受損的表皮能夠逐漸復原。
4. 慢性期的濕疹,表皮已經反覆嚴重發炎一段時間,粗糙、不健康的表皮很容易就又會引起發炎。這個階段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積極保濕,讓新的角質能夠逐漸取代受損的角質,回到健康的皮膚狀態。
5. .適當的保濕:乾性期尤其需要注意洗手後立即選用適當的產品先補水再鎖水。濕疹日常肌膚護理,遠離過敏原、加強肌膚屏障、改善表面菌叢生態。
四、 照護措施
1.飲食清淡與水分與睡眠的充足:食用燥熱飲食與溫補中藥、少喝水或長期熬夜都會增加體內燥熱使皮膚紅腫起疹加劇,急性期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2.寬鬆的衣褲保持病灶通風清爽:濕熱型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常見於關節彎處,要更注意避免悶熱保持乾爽。
3.避免刺激致敏性物質的接觸:接觸皮膚炎或富貴手尤其需要注意避免刺激物質或過多洗手的次數造成皮膚屏障的受損進而導致發炎。濕疹患者的日常清潔護理,建議使用不含皂鹼、較溫和的清潔用品,界面活性劑也要少使用。乳液保養避免含有香料、酒精和防腐劑的產品以減少刺激。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