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什麼是燒傷或燙傷?

皮膚是保護人體的第一線器官,表皮能保護人體避免細菌入侵,燒傷或燙傷會造成皮膚的保護功能受損,甚至加速病菌繁殖,造成各種感染,燒傷或燙傷依照發生原因可以分成6種,分別是熱液燙傷(沸、熱茶或是其他滾燙液體)、火焰燒傷(氣爆、火災以及酒精燃燒等)、化學灼傷(硫酸、鹽酸或是強鹼等)、電灼傷(觸電以及高壓電傷等)、吸入性呼吸道灼傷(失火現場吸入過多濃煙)和接觸性燒傷(機車排氣管燙傷、熨斗燙傷)。病人送醫後,醫師會根據受傷的面積、傷口深度來做評估分類,並進行適當處置,嚴重燒燙傷的療程以及復健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會留下疤痕,病人與家屬需要的不僅僅是燒燙傷中心的協助,有時還需要合併身心科醫師輔導病人和家屬走出傷痛。

燒燙傷常見的病因:

l   熱液燙傷:被滾燙的水、熱湯、熱油等高溫液體燙傷。

l   火焰燒傷:氣爆、塵爆、瓦斯爆炸以及火災等,也會合併吸入性呼吸道傷害。

l   化學灼傷:被潑灑硫酸、鹽酸、強鹼等,會造成組織蛋白變性、脫水、皂化等嚴重傷害。

l   電灼傷:電灼傷中,傷害最嚴重的便是高壓電,高壓電會造成病人肌肉壞死,分解出的肌球蛋白可能阻塞腎小管造成急性腎衰竭。

l   吸入性呼吸道傷害:在火災現場吸入過多濃煙時,會出現面部發黑、呼吸困難和聲音沙啞等症狀,可能併發呼吸衰竭,死亡率較高。

l   接觸性燒傷:碰到機車排氣管、熨斗等,接觸面積不大的話一般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問題。

l   其他:曬傷、輻射線和蒸氣燙傷等。

2.  臨床症狀

燒傷或燙傷的症狀包括傷口紅腫、疼痛、起水泡等,三度以上燒燙傷皮膚會呈焦黑色或白色,色素細胞以及神經被破壞,病人疼痛感消失。

燒傷或燙傷的嚴重程度

燒傷深度

深度範圍

症狀

癒合情況

一度燒傷

表皮淺層

皮膚紅腫和疼痛感

35天癒合,無疤痕

淺二度燒傷

表皮層以及真皮表層(大約1/3以上)

皮膚紅腫、起水泡、劇烈疼痛以及灼熱感

約兩周癒合,可能會留下輕微疤痕

深二度燒傷

表皮層與真皮深層

皮膚呈淺紅色、出現較大水泡,疼痛感相較淺二度較輕

約三週左右癒合,會留下明顯疤痕,需做植皮避免感染

三度燒傷

全層皮膚

皮膚焦黑或蒼白,色素細胞及神經受損,疼痛感消失

需要做植皮治療,否則傷口無法自行癒合,會留下疤痕且造成功能性障礙

四度燒傷

皮膚、皮下組織、肌肉以及骨骼

皮膚和肌肉、神經甚至骨骼都已壞死,呈焦炭狀

需要做皮瓣補植、電療等治療,部分病人須截肢

 

3.       治療方式

l   一度燒傷或燙傷:主要傷害範圍是表皮層,只需要上止痛藥處理即可,冰敷可幫助減輕疼痛。

l   淺二度燒傷或燙傷:傷害到較淺的顆粒真皮層,大部分只要敷藥並妥善照護傷口即可,有時施以清創手術移除壞死皮膚,避免感染發生。

l   深二度燒傷或燙傷:大部分深二度燒燙傷需要先做清創手術,再施以植皮手術。

l   三度燒傷或燙傷:患部必須清創,之後再做植皮手術,會留下肥厚性疤痕。

l   四度燒傷或燙傷:患部必須清創,並做皮瓣補植治療,四度燒傷非常嚴重,常會合併許多併發症,因此防止和治療併發症也非常重要,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截肢保命。

4.  照護措施

l   沖:燒燙傷發生的時間有時只有幾秒,但熱能可能不只在表皮,已進入組織,要沖水1530分鐘才能把熱能帶走。

l   脫:脫掉傷口附近的衣物、飾品,或剪開衣物,動作要輕緩,不要連皮膚一起撕下來。

l   泡:繼續泡冷水30分鐘,除去餘熱。

l   蓋:傷口蓋上紗布或乾淨毛巾,以免感染或失溫

l   送:居家燙傷如果沒有很嚴重(小面積或只有表皮泛紅、沒起水泡),基本上可以不用就醫,多注意居家護理即可,但若出現水泡(二度燒燙傷),建議送醫治療。不要刺破水泡。

重度燒燙傷病人,需要遵循醫囑穿彈性衣、每天按摩皮膚、服藥換藥(換藥時絕對要注意清潔),飲食上盡量避免咖啡因、海鮮、酒精以及尼古丁(可能造成患部搔癢),如果皮膚搔癢的情況太嚴重(對搔癢的忍耐度每個人都不同),就需要回診治療,如果有做植皮手術建議在六個月到一年內要避免日曬,防止色素沉澱變黑,燒燙傷的復健期是長期抗戰,需要親友的支持陪伴病人度過難關。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