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病因遺傳--雙親乾癬,子女罹患的機率較高,但並非100%。
˙外傷--身體皮膚受傷、搔抓、摩擦或開刀傷口,可能誘發乾癬。
˙感染--喉嚨的鏈球菌感染有可能誘發產生滴狀乾癬的病灶。
˙壓力--約有3-4成患者自覺壓力會使病情惡化。
˙藥物--類固醇、抗瘧疾藥物、某些降血壓藥、鋰鹽有可能誘發乾癬發作。
˙內分泌--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發生率較高,但部分人會因懷孕而獲得改善
2.臨床症狀 :
乾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與角化性疾病,它不僅是皮膚疾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皮膚以外,40%患者合併關節炎,另外合併高血脂、代謝症候群、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憂鬱症等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
尋常性乾癬--
俗稱銀屑病
最常見,佔乾癬患者90%以上
臨床特徵:皮膚出現界限清楚的紅色斑塊,上面附著鬆散的銀白色鱗屑
好發於頭皮、耳後、手肘、膝、手足、軀幹及指甲等
發生於頭部時,與脂漏性皮膚炎難以鑑別
發生於手足時,像手足濕疹,部分身體病變又像慢性濕疹(俗稱牛皮癬)或體癬
發生於指甲時常被誤認為甲癬(俗稱灰指甲)
˙滴狀乾癬--外觀同尋常性乾癬,大小在1公分以下,約0.1至1.5公分左右,好發於年輕人或小孩,常在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後,突然出現數以百計的病變在軀幹及四肢
紅皮型乾癬或乾癬性紅皮症--全身皮膚泛紅,大量脫屑
患者易有下肢浮腫、發燒或全身不適症狀及心臟、肝腎功能異常
˙膿疱性乾癬
紅斑上有黃色無菌性膿疱,伴有發燒及倦怠感
常發生於指端或手掌足底,泛發型侵犯全身皮膚
3.治療方式:
˙局部外用治療
外用類固醇藥膏:局部外用類固醇通常用來治療輕微到中度的乾癬,針對使用的部位以及需要使用的時間來決定使用的強度。台灣的病友多半會長期過度倚賴外用類固醇,原因無他,正因為它能極快速地消除病灶,殊不知所造成的副作用往往讓病患後悔莫及。因此,當你使用高強度局部外用類固醇,務必聽從皮膚科專科醫師的指示。
外用得膚寧藥膏:用來治療輕度到中度的乾癬。這種維他命D3的衍生物有較少的副作用,通常每天塗抹兩次,但一般不建議使用在臉上或者是生殖器,因為可能有些許的刺激性。與局部類固醇一起使用可以加速病灶的清除以及減低刺激性。
外用維他命A酸藥膏:Tazarotene是第一個用來治療乾癬的的局部A酸藥膏,一般每日使用一次。較常見的副作用是會讓皮膚變得較鮮紅,這使得乾癬看來在進步之前似乎出現惡化。為了降低皮膚變紅以及刺激性,我們建議同時使用中到高強度的局部外用類固醇。
˙照光治療
紫外線B光:將皮膚暴露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B光,通常用來治療中等到嚴重程度的乾癬,絕大部分的病人在每周3到5次,持續一到兩個月的治療的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感光劑加紫外線A光治療:感光劑加照光治療又稱作PUVA,治療反應不錯且不易復發,一般較傾向用在中等或嚴重程度的病人或是其他治療反應不佳時。接受治療時,病人須戴上防紫外線A光的眼鏡以保護眼睛。每週2至3次治療,至少需要20次以上的照光治療。
˙常用之口服藥物
MTX
MTX可用以治療乾癬以及乾癬關節炎,療效極佳但是需要密切追蹤及經常性的抽血檢查以避免副作用。MTX不能用在懷孕或準備要生小孩的父母,在停用後尚需至少避孕12週。
ACITRETIN
這是最適合長期服用之口服乾癬用藥,但是對塊狀乾癬的效果不如MTX,除非合併照光治療。使用ACitretin的婦女必須避孕,在停藥後也至少需要2-3年以上。
4.照護措施
須要有恆心及持續的治療。
² 避免皮膚受傷,因為乾癬的病灶會發生在受傷處。
² 治療感染:鏈球菌的感染會引發乾癬發病,對於常常喉嚨痛及扁桃腺發炎的人應考慮長期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² 避免使用會惡化乾癬的藥物。
² 壓力控制,壓力可以在某些病人身上引發乾癬。
² 保持皮膚濕潤及去除皮屑:利用泡澡時輕輕的去除皮屑,泡澡後需要塗抹保濕用品,但要避免使用有顏色及香味的保濕用品。睡前可以使用較濃綢、油性的產品,如凡士林。
² 保持皮膚涼爽,將保濕用品放置於冰箱中使用時即可以鎮靜皮膚,減低癢感。
² 保持家中一定的溼度,可以避免皮膚過度乾燥。
² 適量的使用局部用藥物,塗上一層薄薄的藥膏即可。
² 小心地使用外用類固醇,由於強弱不同,較弱藥效者使用於臉部等較敏感部位,強效則適用於厚皮處譬如手掌、腳掌或頭皮。
² 使用不含皂鹼及富含保濕、潤濕功能者,可以避免皮膚乾燥。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