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關節炎
Ø 關節炎泛指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分為急性及慢性發作;急性期發作的關節表現紅腫熱痛的現象;慢性期表現疼痛及關節僵硬。一般常見的四種關節炎分別解釋如下:
一、骨性關節炎〈退化關節炎〉─好發生於老年人;年輕時從事粗重工作或曾經有舊傷,均會提早產生。常常發生於頸椎、腰椎、膝關節及髖關節。發生原因是關節內軟骨退化、脫水及磨損,關節運動不順暢,長久下來磨損到軟骨下的骨頭,刺激骨頭異常增生,長出來所謂的〝骨刺〞,壓迫附近經過的神經,併發許多臨床症狀。
足踝關節炎在下肢的關節炎雖然比髖關節、膝關節少,但它所帶來的疼痛跛行、行動生活的不便,並不見得會比上面兩個關節輕。一般會造成足踝關節炎的原因,除了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以外,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創傷性關節炎;也就是骨折或韌帶損傷(踝扭傷)若無適切的治療所帶來的後遺症,若踝關節骨折若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恢復原狀,關節面坎坷不平,磨久了就會把關節軟骨磨壞掉;而扭傷的韌帶鬆掉了,使關節不穩定,亦會造成踝關節內軟骨面受力不平均,久而久之亦會造成磨損,關節就會變形,關節炎的症狀就隨之而來。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有遺傳性,常見於手腳小關節,兩側對稱發生,特徵是早上起床時,關節特別僵硬,需要活動三十分鐘,才會好轉。發生原因是自體免疫機轉出問題,發作時小關節滑液膜發炎,關節內軟骨及骨頭組織受到破壞。檢查血液中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及相關免疫因子常呈陽性反應。
三、僵直性關節炎─也有遺傳性,和自體免疫系統有關,常見於男性,約二十歲左右開始產生症狀,由骨盆關節開始僵硬,慢慢地整條脊柱僵硬,轉動或彎屈身體都有困難。
檢查血液中HLA-B27的免疫因子常呈陽性反應。
四、痛風性關節炎─好發生於男性,常攝取高油質食物及喝酒,長久下來,身體內尿酸數值太高,產生痛風結石,尿酸在血管中循環全身,經過關節中微細血管時,會結晶而產生症狀,如大腳趾、踝關節、膝關節、甚至耳殼及腎臟等。檢查血液中尿酸值高於正常值,並常合併膽固醇及三甘酸油值昇高。
2. 關節炎的治療方式
Ø 藥物治療: 急性發作及疼痛時,可以服用非類固醇的止痛藥;痛風患者可服用降尿酸藥物,類風濕患者可服用類固醇藥物,但需避免長期服用,否則會造成肝腸胃腎等不良的副作用,可考慮外用軟膏等製劑,不明成份的中藥更需避免服用。
Ø 復健治療: 可以提供較無副作用的治療,各種水療、熱療、蠟療及光療法,均可以在不同的部位及深度,提供止痛、軟化組織、促進血液循環、消腫的效果。
Ø 手術治療: 各部位的關節炎,長久未治療,破壞變型到了末期,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此時為了使生活品質提昇,,需要儘快接受手術治療,如換人工關節或切骨矯正等手術。
Ø 除保守性的藥物治療,鞋具使用等,一般踝關節炎的治療傳統都是採踝關節融合術,使壞掉的關節不會動,就不會磨也不會痛。踝關節融合術可以提供一個永久穩定的後足部,使腳可以無痛地踩平負重,且能達到一近似正常的步態,使足部功能損失有限。不過要達成如此良好的效果,必須把踝關節固定在良好的功能位置使其堅固融合,且必須在足部的周邊關節有相當的代償性活動增加才行。
3. 照護措施
Ø 適當的休息: 休息不一定要躺下來,只要受犯的關節在正常的位置下,儘量地放鬆及舒適;也不能過度休息,否則受犯的關節愈僵硬,僵硬不動太久,關節附近的肌肉也會萎縮。
Ø 適當的運動: 受犯的關節需要練習各方向的自主性及被動阻力性運動,以避免關節僵硬,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加強,關節會得到有力的支撐而更穩定。
Ø 減輕體重: 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減輕脊柱及下肢關節的負擔,避免關節炎惡化。
Ø 飲食治療: 痛風關節炎患者,避免攝取高尿酸飲食,如動物內臟、肉類、豆類食物及避免喝酒。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避免澱粉類飲食,以控制體重。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