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肥厚性疤痕是在癒合的傷口上有疤痕增厚、變紅、變硬的現象。肥厚性疤痕在受傷後幾個禮拜開始發生,在3-6月內逐漸變大,之後穩定,再慢慢變小。造成肥厚性疤痕的原因包括傷口癒合的過程不好、偏離正常的癒合過程(傷口感染、傷口需要縫合或植皮但沒有縫合或植皮而讓其自行癒合)。一般來講,受傷較嚴重者,較易形成肥厚性疤痕。另外其它原因包括:病人體質、傷口癒合後沒有好好照顧等等。非白種人、小孩較易形成肥厚性疤痕。一般人肥厚性疤痕形成的比率約1.5% 4.5%1

肥厚性疤痕會造成外觀上的缺陷,特別是在臉上的肥厚性疤痕,常常會令病人感覺到精神上的壓力,而尋求醫師的幫助。另外肥厚性疤痕也會造成疼痛、癢的感覺。在跨過關節處的肥厚性疤痕甚至會造成運動功能的缺損。

肥厚性疤痕的治療可分為預防及肥厚性疤痕成形後的治療。 預防是最重要的,包括以下方法:

1.     首先必須讓傷口不要感染。這有賴於嚴格遵守醫囑,好好照顧傷口。

2.     傷口需要縫合或植皮則不要拖延,不要怕麻煩。

3.     不要常常磨擦剛癒合的傷口,可使用矽膠片、矽膠藥膏、或美容膠。 4.避免過度動作拉扯剛癒合的傷口。

肥厚性疤痕成形後的治療方法很多種,但各種方法的治療,肥厚性疤痕都可能再復發。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     傷口貼美容膠,美容膠在各大醫療器材行及藥局都有賣。一般至少要貼6個月,而肥厚性疤痕要618個月才成熟。

2.     膠片治療:可用於預防及治療,有沒有矽膠成份效果差不多。膠片需是軟且有彈性。

3.     壓力治療--壓力衣,特別是用於燙傷等傷口較大形成的較大肥厚性疤痕。壓力至少15 mmHg 才有效,可促進疤痕成熟。

4.     疤痕內注射類固醇,這在傷口癒合約兩個月後可使用。約每個月打一次,可讓肥厚性疤痕有效縮小。可能的副作用包括皮下脂肪萎縮、疤痕顏色太淡、痛、月經失調等等。

5.     雷射治療:染料雷射有臨床及組織學上的改善效果。

6.     手術治療,將肥厚性疤痕切除,然後縫合或植皮。這時傷口已非外傷性傷口,癒合情況會較好。這必須選擇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治療,整形外科醫師會使用最細的線來縫合,用最好的技術來做重建,一般來講傷口癒合會較好。

蟹足腫是疤痕增厚超過原來傷口的界限,主要原因是體質基因上有容易形成蟹足腫的傾向。治療方法主要是在疤痕內注射類固醇,如果蟹足腫太大,可先切除,然後縫合或植皮。在傷口癒合過程當中可能蟹足腫會再慢慢長出來,在蟹足腫還小的時候就要在疤痕內再注射類固醇,這樣處理可以減少蟹足腫再復發的機率。單純只有手術切除,復發率約45% ~100% 2。也有報告指出合併手術及放射線治療效果不錯。

 

 

當傷口流血,代表損傷的深度已經達真皮層,這會刺激纖維母細胞製造膠原蛋白來修復傷口,但在某些體質的人,當其皮膚張力大的部位受傷時,負責修復工作的纖維母細胞會過度反應,導致傷口癒合後不是齊平的疤痕,而會突起形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而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兩者外觀很類似,很多患者以為自己的疤痕是蟹足腫,但其實是肥厚性疤痕。

蟹足腫會向傷口以外的地方過度增生,像螃蟹一樣橫行霸道,往正常組織擴展;而肥厚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本的受傷部位,只是疤痕會隆起超過皮膚原有水平面。兩者都可能有緊繃、搔癢、刺、疼痛等不適感覺,患者可能不在意外觀的問題,反而是這些感覺的不舒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容易形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的情形

【體質】

*好發於10幾到30歲這個較年輕的族群。

*較常見於亞洲人及黑人等有色人種。

*有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的過去病史或家族史。

 

【受傷部位】

通常是活動度高或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例如耳垂、下顎、頸部、肩膀、上背、胸口、腹部(下腹)、四肢關節處。

 

【受傷的機轉】

理論上要傷及真皮層才會造成肥厚性疤痕;傷口延遲癒合(超過3週以上)較易形成肥厚性疤痕,例如:燒燙傷、穿耳洞、卡介苗注射處、囊腫型痤瘡、創傷傷口(裂傷)、手術傷口(開胸手術、剖腹傷口)。

 

2.  臨床症狀

肥厚性疤痕會造成外觀上的缺陷,特別是在臉上的肥厚性疤痕,常常會令病人感覺到精神上的壓力,而尋求醫師的幫助。另外肥厚性疤痕也會造成疼痛、癢的感覺。在跨過關節處的肥厚性疤痕甚至會造成運動功能的缺損

 

3.  治療方式

1.局部病灶內類固醇注射:大約每4週治療1次。

2.液態氮冷凍治療:利用低溫造成疤痕組織缺血性壞死,一樣大約每4週治療1次。

 

3.局部病灶內注射化療藥物:利用具細胞毒性藥物引起疤痕組織凋亡。

4.手術切除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手術切除可達到快速改善、減少疤痕體積的目的,但在手術後需合併具有輻射能量的電子束射線治療,來破壞蟹足腫組織內的纖維母細胞,以避免疤痕組織再次增生。

5.雷射治療:較常使用的是血管性雷射,如黃雷射或染料雷射,利用血紅素較具專一性地吸收雷射能量,藉此破壞疤痕組織的血流供應,而使疤痕組織萎縮,通常也會合併病灶內類固醇注射以增加治療效果。

6.局部肉毒桿菌素注射:這是一種較新興的治療,治療的可能機轉包括降低疤痕組織的張力,並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

7.臨床上顯示,使用精油也有淡化疤痕的效果。

 

4.  照護措施

不要讓傷口感染、手術治療、壓力衣治療等都可以。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