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針眼」是很常見的眼科病症。雖然有人說,看了不該看的東西才會長針眼,但這僅是穿鑿附會的說法,完全沒有醫學依據。「針眼」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麥粒腫」,是一種眼皮脂腺的急性化膿炎症,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健康的眼瞼,其腺體的分泌與排泄均正常,細菌不容易在腺體內部繁殖發炎;但若腺體排泄不順暢、或接觸不潔的東西而感染細菌引起發炎,便會產生針眼。以下幾種情況比較容易產生針眼:
(1) 過度疲勞,情緒緊張,引起內分泌失調,皮脂腺排泄不暢。
(2) 油性體質,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出口容易阻塞。
(3) 用不潔的手搓揉眼睛,容易感染細菌。
2.臨床症狀:
針眼就是眼瞼腺體的發炎與感染,因此自然會產生眼皮的紅、腫、熱、痛,嚴重一點的可能會看到化膿的膿頭。腫起來的部位有時會像是一顆麥粒卡在眼皮下面一樣,這就是針眼的醫學名稱「麥粒腫」的由來,麥粒腫的英文 Hordeolum 就是拉丁文裡的「麥粒」的意思。
3.治療方式:
針眼發生的初期,如果只有眼皮紅、腫、痛的症狀,經醫師檢查發現腺體的開口還不算完全塞住,建議可使用熱敷的方式,甚至伴隨輕輕的按摩,讓塞住的腺體重新暢通。至於熱敷的操作方式,目前比較常見的做法如下:
針眼的熱敷方式
(1) 將一條乾淨的毛巾泡浸溫水並扭乾
(2) 將扭乾的毛巾敷在眼皮上
(3) 熱敷的頻率為一天4次,每次約5分鐘
(4) 熱敷的時候可以伴隨著輕微按摩,幫助分泌物排出
如果針眼腫大的情形變得比較嚴重,這時候可能就不會建議熱敷,反而會建議冷敷的方式,來緩解發炎的反應。同時醫師可能會開立消炎的眼藥水,或者是塗抹抗生素眼藥膏,來治療發炎與感染的情形。若是腺體的開口被完全塞住,產生嚴重的化膿時,有時醫師會考慮劃開一個小小的開口,來做排膿引流的動作。
4.照護措施
針眼的預防:
針眼係由於眼瞼皮脂腺的阻塞與感染所導致,因此只要是能夠讓眼瞼皮脂腺阻塞的機率變小的方式,就是針眼可能的預防方式。通常醫師會建議民眾嘗試以下的幾件事情:
(1) 避免熬夜、避免吃油炸的食物、降低壓力,避免皮脂腺分泌增加
(2) 儘量睡飽一點,不要讓眼皮有機會太腫
(3) 避免讓沒洗乾淨的手接觸眼部,除了避免針眼,也能避免發生結膜炎。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