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香港腳又稱足癬(Tinea pedis,俗稱Athlete’s foot),是一種受到黴菌傳染的症狀。通常會感染腳上的皮膚,並可能擴散到腳趾甲,有時候甚至會擴散到雙手上。香港腳的黴菌常見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例如鞋子、襪子、游泳池、更衣室和公共淋浴間的地板。香港腳主要是由生長在頭髮、腳趾甲和皮膚外層死組織上的微小黴菌所引起,目前至少有3種已知的黴菌會引發感染,分別是紅毛癬菌、指間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

香港腳會發生在任何年齡層的人身上,但成人的機率比兒童高。男性的機率也比女性高,有運動的人更是容易感染。經常穿包鞋,或使用公共浴室和游泳池的人,也非常容易得香港腳。

2.  臨床症狀:

以下為常見症狀,但不包括所有症狀:

l腳趾間發癢,或有刺痛和灼燒感。

l腳底有搔癢或刺痛感。

l腳上有發癢的水泡。

l腳上的皮膚裂開、脫皮,此症狀常見於腳趾間和腳底。

l皮膚變乾燥,腳底或腳側皮膚變硬。

l腳趾變色、厚實且易碎。

l指甲易從從指甲床拉開。

3.  治療方式

根據香港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患者可以使用抗黴菌藥在家中自我治療,但要完成整個療程,以防止感染復發。通常非處方抗黴菌藥,都是局部用藥,包括克黴唑(Lotrimin)、咪康唑(Micatin)、特比萘芬(Lamisil)和甲苯磺酸酯(TinACtin)

如果非處方藥無效,或感染惡化,那就必須使用醫師開立的處方抗黴菌藥,有些可能會是局部直接使用在皮膚上的藥物,例如黴可舒(Mentax)、克黴唑(Clotrimazole)和萘替芬(Naftin);其他口服抗黴菌藥有氟康唑(Diflucan)、伊曲康唑(Sporanox)和特比萘芬(Lamisil)

4.      照護措施

l游泳或洗澡後,讓腳趾間保持乾燥。

l穿舒適的鞋子或涼鞋。

l穿襪子吸收汗水,五指襪最好,必要時可每天更換襪子2次。

l在腳上使用爽身粉或抗黴菌粉。

l欲再次穿著同一雙鞋之前,請確保其已通風至少24小時。

l在公共泳池和淋浴間穿拖鞋或涼鞋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