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青春痘發生的原因可歸納為下列六點:

一、皮脂腺分泌旺盛:青春期開始,臉部,前胸和後背的皮脂腺會開始分泌皮脂,尤其是油性膚質與炎熱的季節皮脂腺分泌會增強。

二、毛孔堵塞:正常的皮膚會將死去的角質代謝脫落,青春痘患者因毛孔開口處角質異常沾黏,其中包含了過量的角質,死細胞或異物越堆越厚,因而堵住了毛孔的開口。

三、細菌增生與發炎:平常皮膚的毛孔就有痤瘡桿菌與我們和平共處,但是一旦毛孔開口被異常的角質堵住,痤瘡桿菌就會過度繁殖,並且分泌酵素使毛囊釋出脂肪酸,進而引發毛囊發炎,甚至形成膿。

四、荷爾蒙因素:青春期性腺開始發育,男生會開始分泌雄性素,女性在雌性素分泌的同時也會產生雄性素。雄性素會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而青春痘患者的皮脂腺特別敏感,只要內分泌輕微波動,就會開始冒痘痘。另外,女性生理期前27天體內內分泌的變化,或是懷孕,都會改變體內荷爾蒙,因而長出痘痘。五、情緒因素與生活習慣:精神緊張,熬夜,睡眠不足,長期嚴重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都可能使得面皰

惡化。

六、遺傳、藥物、食物等:藥物如含類固醇,雄性素,避孕藥,精神科藥物鋰鹽和巴比妥鹽等會提高面皰生成的可能。

塞住毛孔的皮脂、皮膚代謝物、角質及外來髒東西就是所謂的「粉刺」。毛孔開口還沒被角質蓋住的,叫做開放性粉刺,可以分為「黑頭粉刺」跟「白頭粉刺」,黑頭粉刺會黑的主要原因是皮脂跟角質因為跟外界接觸的氧化,所以你可大致理解成「黑頭粉刺」就是氧化過後的「白頭粉刺」。反之已經被角質蓋住的就是閉鎖性粉刺。而發炎感染的粉刺,就是傳說中的「青春痘」。

2.  臨床症狀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皮膚科門診常見的病,好發年齡在12歲到25歲之間,常發生於臉部、前胸、背部等皮脂腺分佈多的地區。其臨床表現變化很多,有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庖、囊腫等。

3.  治療方式

青春痘的治療主要分為外用藥劑和口服藥 :

(1)對於輕微的病患只要使用外用藥劑即可。

(2)對於中等嚴重度以上的患者則須同時給予外用藥及口服藥,一般口服藥的治療療程視病灶嚴重度需數週至半年的時間。

4.  照護措施

一、避免擠壓青春痘:擠壓的動作容易造成青春痘的發炎與擴散。若要清除已形成的痘疤,應由專業人員以適當的工具進行。

二、正確的清潔: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以溫水清洗,洗臉時不可用力搓揉,適當的洗臉次數(一般肌12次,油性肌膚可增至3次)以避免過度清潔。

三、避開引起惡化的物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作息:餐廳廚房、加油站等較油膩環境易造成青春痘問題惡化,應盡量避免曝露其中。保持正常作息,放鬆心情,睡眠充足,多吃蔬果以避免便祕。另外,目前並無科學證實吃油炸辛辣的食物、花生、巧克力等會使青春痘變嚴重,但是若個人體質有此情形則需避免。有部分文獻指出乳製品及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可能引發或惡化痤瘡。

四、青春痘保養品:過油或密閉產品易造成毛孔阻塞,青春痘肌膚選擇保養品,應以不引起粉刺的產品為宜,油性肌膚需選擇清爽型,乾性肌膚質則選用較為滋潤的保養品使用。

五、確實的防曬:紫外線不僅容易造成皮膚的老化,也可能促使青春痘問題惡化,或是形成色素沉著,因此需做好防曬工作,可選用同時阻隔UVAUVB的防曬品,撐傘,戴寬邊帽子等。

粉刺跟角質其實就是代謝產物,身體在正常狀況下會自然清除。如果累積起來的時候,可以適度自行清除。原則是:

1.    平時用溫和的洗面乳或清水,清除掉多餘的油脂和髒污。

2.    有時可使用酸類物質去除角質,但敏感性肌膚要注意。

3.    偶爾可去除粉刺,但頻率不宜過高。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一開始會擔心用油不太舒服,因為之前媽媽也有幫我調油治療痘痘,但感覺都不太能吸收近皮膚,有種不能呼吸的感覺,而且隔天都會浮一層油、還是會狂冒粉刺,所以對於芳療的想法雖然想嘗試,但還是會有點擔心效果。第一週使用時感覺很黏膩,但後來隨著進入冬天、天氣變冷後,就感覺沒有那麼的厚重,精油的味道也都很喜歡所以不排斥~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開始用油兩個禮拜後,因為最一開始用量沒有掌握好,所以感覺效果不明顯,之後有被芳療師提醒可以在   用量上多一點,改善就有漸漸的出現,用了凍膜和精華液的感覺也很好,除了第一週有脫皮現象,第二週開始就有好轉。大約到第三週粉刺變得很好擠,第四週皮膚狀況變得穩定,現在作息正常,白天起床皮膚狀況特別好,可能是因為工作需要長期戴口罩的關係,接受芳療到現在,最近在兩頰上會長一些痘痘。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現在臉上都不怎麼再長白頭粉刺,雖然黑頭粉刺還是會看到,但粉刺痘痘長的狀況比以前好很多,膚況也穩定許多~希望芳療師未來可以直接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