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汗皰疹

一、病因

汗皰疹(Dyshidrosis)是一種濕疹類的皮膚病,症狀為患者手或腳上長出小水泡。它是急性、難以根治的皮膚病,且容易反覆發作。汗皰疹好發於手指、手掌和腳底,忽然發病之時常伴隨著強烈的搔癢感,隨後小皰逐漸擴大、破皮,甚至苔癬化。許多濕疹病例常被診斷為一般過敏性濕疹,未做更深入檢查,因此可能低估了汗皰疹的發生率。

汗皰疹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它極大可能與心理,環境因素等相關。人們由於心情憂鬱,以及接觸的外部環境可能誘發汗皰疹。有人推測可能與過敏性體質有關,因為許多病人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花粉熱等問題。因此當出現溫、濕度變化劇烈、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容易誘發汗皰疹。而遺傳因素、微量元素中鈷、鎳的敏感性等都可能與此病有關。

中醫則是認為在夏季天氣炎熱,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汗如雨下、流失水分,常感口乾舌燥,就有可能引起汗皰疹。如果毫無節制地喝冷飲,不僅容易傷腸胃,更會讓濕氣繼續堆積;此時又吃辛辣刺激、燒烤油炸等屬性過熱的食物,濕上加熱,汗皰疹症狀會更加嚴重。

二、臨床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水泡性皮膚炎,臨床常見的表現為「手腳掌側或是指、趾側邊急性發作成群的劇癢水泡」,急性期時最常聽到病患陳述的症狀就是「這些水泡常常會癢到摳破它才爽...」,此外,病患的嚴重程度也是截然不同。大部分病患較輕微,急性期劇癢水泡數量不多,過了數日至一星期後不治療也就自行痊癒了;但少數病患較嚴重,除了急性期劇癢水泡數量多又癢不容易自行痊癒外,若無法及時接受治療,將會進展成慢性皮膚炎,在手腳掌及指、趾頭上形成增厚的角質層並產生疼痛的皮膚乾裂傷口。

三、治療方式

汗皰疹對許多治療反應都較差,甚至無效。所以唯有「早期積極治療」避免病程轉變為慢性,才較有機會控制病情.

針對較急性的汗皰疹:不含香精的保濕乳液進行皮膚保濕+中強效的外用類固醇 + 口服抗組織胺止癢避免摳抓

1膚物及皮膚保護:塗抹潤膚乳液護手霜或戴棉質手套等皮膚保護措施,在針對手部濕疹及汗皰疹是常用的治療之一。常用外用潤膚物分乳霜型及油膏型。其中油膏型中含有較少的防腐劑及乳化劑,所以油膏型的潤膚物又是手部濕疹病患較佳選擇,例如:凡士林。這些物質可幫助減少手部受損皮膚的水分散失,預防乾燥及減少搔癢感。

2外用類固醇藥膏:在治療汗皰疹藥物中,中強效外用類固醇是第一線有效用藥。在藥膏劑型上也是以油膏型為較適宜選擇。針對較嚴重的病患,我們也會建議在晚上擦完藥物後,戴上手套去睡覺,隔天早上再移除手套。密封治療除了可以避免藥物在晚上睡覺時被床褥擦掉,也有證據顯示這樣的治療可以增加藥物的療效高達數倍之多。

然而,外用類固醇藥膏使用時間過長,亦會有皮膚萎縮的副作用。因此,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在病情較嚴重時可每日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不過一旦疾病獲得控制後,維持性治療的用藥量就須減少。

3全身性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類固醇最好在症狀剛發作時便短期服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因為副作用較多,服用者需定期抽血檢查肝腎功能,故除非是連口服類固醇都無效的嚴重汗皰疹患者,大多數的醫師都較少輕易使用。

四、照護措施

1適度休息平靜心靈

汗疱疹是跟情緒壓力有關的病,建議病人儘量維持規律的生活,並適度紓壓。病患應保持睡眠、壓力、飲食3者的平衡,汗疱疹因壓力大而變嚴重,所以此時睡眠和飲食很重要,無法減少壓力,至少顧好睡眠和飲食以免汗疱疹搔癢加重。

2避免刺激維持皮膚完整性,並適度保濕

平時手腳也應避免接觸肥皂、洗碗精、刺激性的化學物品,保持手腳的乾爽。平時也可使用溫和的保濕成分,在洗手後使用。

3降低食物及其它過敏原接觸

(1)避免高鎳食物,如可可亞、巧克力、黃豆、麥片、堅果、豆莢類。

(2)避免含鎳的營養補充品、以及罐頭食物(可能有鎳溶出)。

(3)動物組織通常比植物組織的含鎳量少(但多吃蔬菜還是好事,避開上述的高鎳食物即可)

(4)建議如果對金屬過敏,或者常常發作找不到原因,可以試試看低金屬飲食。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