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l 成因:
香港腳在醫學上稱為「足癬」,是黴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疾病。造成香港腳的黴菌叫做「皮癬菌」,以角質為食,最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會因為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而傳染。
1. 高溫多濕環境
日本臨床細菌學專業醫師西園寺克指出,密不透風的皮鞋、女性經常穿著的長靴、絲襪等,都很容易幫助黴菌藏身、繁殖,造成香港腳。其中絲襪因為材質通常不具吸水性,比起一般的襪子更容易讓水分聚積。
2.
和有香港腳的人間接接觸
如果周遭有香港腳患者,我們可能會透過碰觸對方用過的腳踏墊、拖鞋接觸到黴菌而感染香港腳;此外游泳池、健身房、醫院的體重計、旅館的腳踏墊、地板等時常有大量人群赤腳接觸的地方,都是可能傳染香港腳的高風險場所。
3.
接觸寵物毛屑
黴菌也喜歡藏在貓狗等寵物的毛髮上面,如果我們再和寵物接觸,就很容易被感染。
l 臨床症狀:
主要症狀包括:
l 腳趾之間或腳掌發癢、刺痛或灼熱痛
l 腳上出現會癢的水泡
l 足部皮膚龜裂、脫皮,大多位於腳趾之間或腳掌
l 腳掌或足部側邊皮膚乾燥
l 足部破皮、刺痛
l 腳趾指甲變色、增厚或脆裂
l 腳趾指甲脫離甲床
而在實際狀況上,由於每個人感染皮癬菌的位置不同、以及個人健康狀況的差異,症狀上也不會完全相同。而根據香港腳症狀發作的位置,則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 趾間型
腳趾之間的夾縫會發紅、脫皮、搔癢,有時候還可能裂開,出現鱗屑。最常出現在腳小趾、無名趾之間的縫隙。
2. 小水泡型
腳底或整隻腳掌會起紅色的水泡,非常癢,有時候會和趾間型的香港腳一起發生。
3. 角質增生型
會讓腳部的角質增加,變成厚厚一層硬皮包覆著足部,並且會裂開。如果有這樣的症狀,必須做好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
l治療方式及照護措施:
香港腳的治療目標主要有:緩解症狀(特別是發癢)、降低繼發性細菌感染的機率、避免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或感染其他人。原則上治療還是以局部的藥物使用為主,全身性的口服藥物通常用在局部治療失敗的患者身上。
輕微、局部的香港腳,醫師會先開立外用抗黴菌藥膏,也就是俗稱的香港腳藥膏,但有時患者會因為「不癢了」就停止使用藥膏。香港腳藥膏主要是用來「治療黴菌感染的」,如果止癢了就停用,還沒被殺死的黴菌菌絲隨時都會再長出來啊!
如果是頑固、反覆發作、使用藥膏治療效果差的香港腳患者,醫師會併用口服抗黴菌藥物。但這類藥物通常必須治療 2-6 週,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針對足部角質增厚的這類香港腳患者,因為增厚的角質會影響外用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臨床上可能會搭配口服藥物的使用,來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另外依據臨床上的經驗,這類患者如果同時並用一些有助於角質軟化的成分,例如水楊酸,對於輔助藥物治療會有不錯的效果。
用有抗黴菌效果的成分泡腳也是一種預防反覆感染的方式,如果醫師認為有必要,也可能建議患者使用。如果是有開放性傷口、裂傷的香港腳患者,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藥膏,避免進一步發展成為蜂窩性組織炎。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