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大部分的背部不適,會伴隨著肌肉緊繃,而肌肉緊繃也會引起背部不適。

肌肉緊繃的原因有很多:單一或僵化的姿勢、異常或錯誤的動作、脊椎磨損、當然還有重度的心理緊張。當自律神經、負面壓力或運動神經(如長期姿勢不良)持續送出刺激時會引起緊繃。肌肉張力增加會抑制肌肉的新陳代謝,導致肌肉缺氧而阻礙供血。

導致肌肉僵硬的原因包含:

l   運動:激烈運動、運動強度增加、從事某些辛苦的勞動工作時,肌肉纖維會因損傷而僵硬、痠痛。這是很常見的肌肉僵硬原因,而此類肌肉傷害有時也稱為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l   扭傷和拉傷:這也是常見的肌肉僵硬原因,當肌肉(拉傷)和韌帶(扭傷)被過度拉扯、撕裂就會發生,好發部位是腿部下背

l   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影響範圍通常在上半身,包含肩膀、頸部和手臂,但有時也會影響到臀部。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患者平均年齡是70歲,有些人則會到80多歲才發病,而此病的病因仍然不明。

l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造成的肌肉僵硬可能與一些嚴重疾病有關,如萊姆(Lyme disease)、瘧疾(Malaria),或落磯山斑點熱(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得病徵兆包含發燒和全身無力等等。黃蜂、胡蜂、蜜蜂、馬蠅、蜱、蚊子、跳蚤、蜘蛛和搖蚊,是叮咬後容易讓人肌肉僵硬的昆蟲。叮咬處的皮膚會紅腫、發癢或疼痛,症狀通常會在幾天內改善,但有過敏反應的話需尋求特別的醫療照護。

l   疾病感染:

    破傷風(Tetanus),一種透過接觸灰塵或泥土中的細菌而感染的疾病。

    腦膜炎(Meningitis),一種腦部、脊隨感染。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退伍軍人症候群(Legionnaires’ disease)

    小兒麻痺(Polio)

    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別名Mono)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流感(Influenza)

l   藥物:肌肉僵硬是他汀類藥物,或其他用來降低膽固醇藥物的常見副作用。術前麻醉也可能導致術後,為期數小時或數天的肌肉僵硬。

l   其他可能原因:

n   缺乏運動

n   體重過重

n   營養不良

n   睡眠不足

n   處於濕冷的環境

 

 

2.  臨床症狀

受刺激的神經會以急性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劇烈的疼痛感通常會使所有下背部的肌肉緊繃,患者無法再挺直身體。不適感可能會擴散至胸腔和腿部。打噴嚏、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感經常會加劇。

有緊繃情形出現的時候,肌肉會有硬化和疼痛的反應。緊繃是一種肌肉不必要、有疼痛感的收縮,而疼痛可能很輕微或是非常劇烈。

許多患者為了閃避疼痛,開始採取平常不會使用的、自以為對身體好的姿勢。

一開始這樣可以舒緩疼痛,但這個不自然的活動模式又可能會造成身體其他地方緊繃,讓人陷入疼痛、緊繃、錯誤姿勢、再度疼痛的惡性循環。

嚴重的肌肉硬化和慢性緊繃甚至可能引起肌肉萎縮。並且會透過結節和對壓力敏感表現出來。

 

3.  治療方式

西醫一般會用藥物以作消炎及鬆弛崩緊的肌肉,再者會使用物理治療輕痛楚。

止痛劑

藥物「止痛」多數會是第一步。

常見的止痛藥如「撲熱息止痛藥」或「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對急性下背痛患者較有效;

普遍的酸痛貼布裡,多半含有這種成份;

若患者有肌肉緊繃的狀況,可適量使用「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症狀,依個人狀況做調整。

但常見止痛藥和酸痛貼布并不能改善神經痛問題。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會因應患者情況提供以下各種方法:

l   超聲波療法 : 透過機械,加速血液循環,鬆弛筋鍵及肌肉。

l   干擾波電療 : 干擾傳送痛楚訊息到大腦的電波,減少患者痛楚同時增加速血液循環,鬆弛軟組織。

l   熱療: 在患處敷上熱氈,速加速血液循環,鬆弛軟組織。

l   拉腰牽引 : 加速血液循環,鬆弛軟組織。

l   運動療法 : 以伸展運動,舒緩痛楚。

 

手術

腰背痛雖是常見疾病,但當出現嚴重病情如骨折、馬尾症候群、嚴重神經壓迫等,便有機會進行手術。

 

中醫多會先分析腰痛的成因,作全面性的考量,再決定使用以下治療手法:

中醫針灸治療

若診斷後是因氣血不足的虛証,或

是經絡不通而引起的腰痛,一般建議使用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可以直接疏通局部阻滯的經絡,

以及使用遠端取穴來治療腰痛(即選用腰部以外的穴位),

這可避免加重症狀不適的情況。

若是腰背痛是因骨質疏鬆,關節炎或骨折的患者,

都不適合在腰背位置進行推拿手法,但針灸可避免了外力作用於腰部。

 

 

4.  照護措施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舒緩肌肉僵硬:

(1)休息直到身體復原

(2)洗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

(3)按摩肌肉僵硬的部位

(4)天氣冷時穿暖和的衣服

(5)熱敷或冰敷,或兩者交替。

(6)適度伸展,多放鬆、伸展肌肉,以改善身體柔軟度和循環。

(7)穿著適合的鞋子規律運動,並在運動前後確實暖身和收操。

(8)維持良好的姿勢,並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

(9)確保家中或工作場所的家具是舒適,且能提供足夠的支撐。

(10)喝水,並保持飲食多樣化且營養豐富,因為研究顯示肌肉僵硬與脫水有關。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