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媽媽手」在醫學上的正式學名為「橈側手腕肌腱炎」,手腕靠拇指的一側即為橈側,此處有兩條肌腱,主要是讓我們可以活動大拇指和彎伸手腕,當這些動作重覆太多次之後,這兩條肌腱就會開始發炎腫脹並引發疼痛。此外,當這兩條肌腱一旦發炎腫脹,周邊的神經即會受到壓迫,使得疼痛更為明顯,除了手腕局部疼痛之外,還會傳達到大拇指。症狀嚴重時,連一些經常進行的動作如寫字、打電腦、接電話、轉門把、提拿物品等都會引發疼痛,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皆造成極大的不方便。
有那些重覆性的大拇指和手腕動作容易導致「媽媽手」呢?像是大力地敲打電腦鍵盤、或是頻繁地使用手機、操作電視遙控器;還有家庭主婦長時間折菜、大力使用剪刀、擰拖把或扭毛巾
等,這些過度使用的情況都會造成媽媽手。
除了媽媽之外,許多需要大量且長時間使用手腕的工作者,也是患有媽媽手的高風險族群,如:
l 銀行行員、會計人員需要反覆數鈔票、紀錄訂單
l 生產線工作人員持續單一且長時間的加工動作
l 上班族需要長期使用滑鼠
l 文字工作者長期維持握筆姿勢
l 服務生長期使用拇指出力端餐盤
除了這些人以外,重複同一姿勢導致手指與手腕出現疼痛狀況的人都要小心。
2. 臨床症狀
A.接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出現無法使力或持續疼痛的現象(早上起床時較為嚴重)。
B.常合併有上肢緊繃、局部腫脹等症狀,且會向上延伸到前臂,向下延伸到拇指,大拇指翹起來(伸拇指肌)的時候更痛。
C.當手腕及手進行扭轉的動作、或拇指的反覆伸直、屈曲都會使疼痛加劇。ex:扭毛巾、寫字 等
D.使用到大拇指力量的活動。
E.長時間若未進行治療,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
3. 治療方式1.急性期
當手一動作就感到疼痛,且有腫脹灼熱的感覺,通常就是急性期了。這時候應立即停下手邊工作,讓手適度休息,並在患處局部進行冰敷,可減少腫脹及疼痛。疼痛緩解後,可沿著受傷肌腱的方向,進行深部按摩,促進組織修復。待情況逐漸好轉,可以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以手腕轉動運動進行復健。
2.亞急性期
雖然大拇指肌腱腫脹及熱感逐漸消失,但手部活動時仍然會有明顯疼痛感,此時屬於亞急性期。這時除了可以深層按摩、使用物理治療(例如熱敷、超音波、雷射等),也可以進行口服止痛、局部注射等藥物治療。
3.慢性期
平時手部活動沒有問題,但當大拇指需要用力時,容易出現無力或是疼痛現象,此時為慢性期。這時可以進行手部舒緩運動,讓受傷的肌腱與肌肉恢復原有彈性,也盡量避免過度與錯誤施力,以改善症狀。
4.照護措施
日常生活應注意預防方法
1.避免集中單手負重:例如,不管是媽媽或阿嬤需要抱起寶寶時,最好是使用兩手抱起,並多用無名指和小指側施力,或是利用肩膀的力量,上臂夾緊再抱起寶寶,以手肘為動作軸心, 較為省力且正確。而替嬰幼兒換尿布時, 宜避免使用一手抓握孩子兩腳、再提起雙腿和臀部的傳統作法,改成將尿布平鋪在床上,讓嬰兒從側躺轉正,使臀部落在尿布上的方式, 這樣就可以減少單手過度用力。
2.減少拿重物的次數及時數: 或是輪流更替拿重物的方式, 並避免重複性進行手腕下彎動作, 例如煮水時, 避免將水壺盛滿才提到爐子上煮, 可用小容器分次裝水倒入壺中。或是買肉時, 請肉販先行分切, 回家就無需自己費力剁肉。
3.多利用機器設備「代勞」: 像是用洗衣機洗衣、脫水, 來取代用手搓洗、擰乾。
4.適量運動: 增加肌肉耐力, 或是常做拇指伸展運動, 也能有所幫助。
5.打電腦要休息: 上班族打電腦應把速度放慢, 並減少打字、打電腦的時數, 讓手部有機會休息。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使用上沒有不舒服的感受, 也沒有過敏現象, 氣味可接受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手部疼痛與緊繃感有緩解, 有空時把精油塗在患部並做伸展運動或熱敷會更有幫助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感謝芳療師的幫助,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精油, 不知道精油原來還有這些功效,芳療師詢問仔細並且還建議相關的醫師與復健動作,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