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使用時,個案覺得很累很想睡,因為這些配方除了緩解腫脹、疼痛,也能促進交感副交感平衡。後來以純露濕敷足部到大腿患處,持續使用數周,很明顯改善了疼痛、不適,因為靜脈曲張是長期造成的慢性疾病,所以也讓個案飲水添加純露保養,緩慢但是有效地改善病症。我自己也有遺傳性的靜脈曲張,能夠體會這種慢性疾病的痛苦,所以此配方可改善個案的靜脈曲張,是很有意義的。學習的過程,我也特別注意循環系統的用油,試著將學院教的配方再搭配自己喜歡的配方,能夠真的改善這種存在感很強的疾病,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文獻查證

一、病因

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下肢淺層及深層的靜脈阻塞,或是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下肢靜脈血管內含有靜脈瓣膜,靜脈血液迴流心臟時,必須依靠瓣膜閉合,如果靜脈發生瓣膜病變導致閉鎖不全,血液會因為逆流而形成血管膨脹、產生扭曲,也就產生所謂的靜脈曲張。

 多數病患是家族性的遺傳,女性比男性好發,婦女懷孕後、生產後也容易誘發。若是年齡增長、體重過重也容易誘發。另外有些人因久坐而缺乏運動,靜脈瓣膜也容易受損產生靜脈曲張。

通常女性罹患靜脈曲張的比例高於男性,除了身體姿勢的因素外,主要是因為女性在青春期、懷孕、停經等階段,內分泌改變使得骨盆腔靜脈血管分布及血流量增加,尤其孕婦因為體重增加、胎兒壓迫,更容易造成此現象。而男性若是罹患靜脈曲張,通常也會伴隨著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如精索靜脈曲張、疝氣等。

至於職業方面,需要長時間久站的老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電梯服務員、廚師、餐廳服務員、舉重選手,以及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作業員、銀行職員、美容師、牙醫師等,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


二、臨床症狀

血管在外觀會出現不規則的彎曲浮出,有時會感覺酸痛、腫脹、嚴重時也會抽筋。水腫、靜脈性濕疹、慢性皮膚炎、硬皮症或下肢色素沈著,或下肢經常性抽筋,都是常見的症狀。

下肢靜脈系統與淋巴系統有相關性的作用,當血液引流回心臟時,如果靜脈迴流產生障礙,靜脈血會滯流腿部與足部,形成靜脈高壓,間接會引起動脈內的氧氣與養分,因無法供應給下肢的皮膚與軟組織的細胞吸收,下肢組織會產生細胞缺氧現象,而形成靜脈病變。嚴重的時候,也會造成慢性皮膚潰瘍。


三、治療方式

  • 硬化劑注射治療:

針對小型靜脈曲張(側枝型靜脈曲張與穿透支靜脈曲張)、網狀靜脈或蜘蛛狀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方式。使用很細的細針直接把藥物注射到患肢的血管內,破壞異常靜脈曲張血管的內膜,使血管內產生局部血栓。經過一些時日後便在治療的血管內形成纖維化的組織,此乃所謂硬化治療。整個步驟都在門診內10-15分鐘完成。

接受此種治療的患者應於注射部位約兩天前停止塗抹乳液。至於治療的效果約有50-80%病患可以獲得改善,約有10%的病患重覆治療而未見成效者則需要接受其它治療方式(如雷射治療)。蜘蛛狀靜脈曲張約三至六週便有成效,較粗的靜脈曲長則需時約三到四個月的時間。治療完畢後則需要穿彈性襪,如果沒有配合彈性襪的使用,新生血管便會從新長出(復發)


  • 傳統外科手術治療:

隱靜脈抽離術(stripping of saphenous veins)隱靜脈抽離手術是標準手術方式,此手術已經被廣泛執行多年。臨床研究發現此手術安全性甚高,長期追蹤效果佳。此手術在於病人大腿內側作一個約二至三公分之切口,結紮隱靜脈與股靜脈分叉交接處與一些分枝。然後於足踝部作一小切口,於隱靜脈遠端處穿入抽離的導管進行之。隱靜脈的一些異常分枝會一併抽離,所以術後大腿會有一些瘀青的現象,約數日即可消散。嚴重靜脈曲張的患者,往往會伴隨一些功能不全的表淺靜脈或穿透支(外表看似扭結的球狀突起血管),此時會作一些橫切的小傷口合併抽離與剝除此異常的靜脈血管。


  • 雷射手術(LASER)治療:

雷射治療靜脈曲張為近年引進,國外執行此方法約有十年之久。此為血管腔內閉合術,用以取代傳統外科抽離術或剝除術。其優點有傷口小、復元快、疼痛小,可快速回工作岡位、病人接受度高等優點,可選擇不往院,於術後數小時後即可步行回家。此治療方式的引進己改變了舊有的靜脈曲張的觀念,深受病患的歡迎。此手術可結合局部靜脈橫切術去除表淺靜脈與穿透支靜脈曲張,效果會更優異,以獲得改善靜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外觀與症狀的問題。此手術已廣被接受執行,巳超越傳統手術。


四、照護措施

如何防止靜脈曲張的發生

  1. 最有效的方法是穿著彈性襪,早上起床前穿上。
  2. 平常多把腳舉高,坐辦公室者每小時起身活動。
  3. 不要盤坐或蹺二郎腿,穿寬鬆的衣服、避免穿緊身衣著或穿高跟鞋。
  4. 少喝酒,酒精會加速靜脈曲張的發生。
  5. 控制體重、多吃高纖食物、低油低鹽食物。
  6. 避免久站、久坐,找機會走一走。
  7. 多攝取維生素CE,也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