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腳踝扭傷拉傷是很常見的問題,最常見原因是肌腱損傷,肌痛,但也可能是由於腳或腿部疼痛以及腳踝運動不足所致。然而狀況可輕微可嚴重。輕微者小扭傷自己冰敷熱敷則會改善。嚴重者為腳踝骨折、韌帶撕裂傷、韌帶全部斷裂等等。若不清楚受傷嚴重程度,建議不要去貿然”橋骨”,有可能會變的更加嚴重。可找專業醫師評估病況,觸診檢查+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 並建議相關治療,才能安全及加速病況恢復。
腳踝扭傷最重要的是分辨:
I. 什麼東西受傷了?骨頭或是韌帶?
II. 受傷程度如何?輕微、中度、嚴重?
III. 需要休息多久?有無需要積極處理?
2. 臨床症狀
外側韌帶扭傷(ATFL/AITFL strain)
外踝韌帶扭傷(ATFL-anterior talo-fibula ligament strain):這是扭傷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大家幾乎都是腳踝往內扭到高位踝韌帶扭傷(AITFL-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strain):這是兩個骨頭連結的部分。如果扭傷這裡,通常蠻嚴重的,很久才會好(2-3個月不等)
後踝韌帶扭傷(CFL-Calcaneofibula ligament strain):較少發生,治療同於其他韌帶扭傷。
外側肌腱拉傷(Peroneus brevis/longus strain):外側肌腱構造有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它們位於內踝後側。也是最常見的腳踝扭傷問題。若是過了急性期後,仍然此處疼痛,需注意有無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激痛點的問題。
扭傷、拉傷等級區分:
把肌腱、韌帶想像成一條本來是非常緊、張力很強的橡皮筋:
第一級-輕微拉傷(Gr.I):韌帶被稍微拉長拉傷,但無大礙。通常休息2周左右。俗話稱為「小扭」。外觀通常沒什麼變化,或是「看起來有點腫腫的,摸起來熱熱的」。
第二級-中度拉傷(Gr.II):韌帶被拉長到超過本身負荷,會造成韌帶浮腫受傷,但無斷裂。就像橡皮筋拉鬆了一樣。通常休息6周左右。俗話稱為「中扭」。外觀部分關節會腫起來而且浮腫,過起天甚至變成紫黑色的瘀血變化,這是肌腱、韌帶上的血管受傷的跡象。扭到時可能聽到「啪」一聲。
第三級-嚴重拉傷(Gr.III):韌帶被拉長到產生撕裂傷或斷裂。此為嚴重受傷。可能全斷或部分斷裂。通常要休息很久,約3個月。外觀部分很神奇的是,如果韌帶受傷到這麼嚴重,有時候反而變得不會痛了,但周遭關節會很腫且有紫黑色瘀血。扭到時可能聽到「啪」一聲。
3. 治療方式
腳踝扭傷處理的第一個目標,是減少腳踝受傷處的疼痛、腫脹,並保護韌帶免於更嚴重的傷害,因此如果腳踝扭傷帶來嚴重疼痛、腫脹,在最初的24~48小時內應盡可能多休息,並以冷水或包覆毛巾的冰敷袋進行冰敷,直到消腫。
腳踝扭傷處理、居家照護原則「RICE」
I. 休息(Rest):減少行走等對腳踝施加負擔的動作。
II. 冰敷(Ice):腳踝扭傷冰敷應立即進行以幫助消腫,利用毛巾包覆冰塊或冰敷袋,每次冰敷20~30分鐘、每天3~4次。
III. 壓迫(Compression):利用壓迫繃帶、彈性繃帶等物固定、支撐受傷的腳踝。
IV. 抬高(Elevate):腳踝扭傷的最初48小時內,可將扭傷的腳踝抬高到心臟以上。
多數的腳踝扭傷無須手術治療即可痊癒。腳踝扭傷的治療大致上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I. 休息、保護腳踝、減少腫脹
II. 重建腳踝活動範圍、力量與彈性
III. 維持保養運動,並從不需要轉動或扭轉腳踝的動作開始練習,慢慢進階到網球、籃球等需要腳踝瞬間轉動的運動。
輕微的腳踝扭傷大約2周即可經歷復原的三個階段,較嚴重的扭傷則需約6~12周。
4. 照護措施
腳踝扭傷復健6招
I. 坐在椅子上,盡量將腳慢慢抬高,感覺小腿正慢慢的被伸展。保持這個動作數到10,然後重複10下。
II. 同樣也是坐在椅子上,將腳踝朝內往下壓。維持這個扭轉的姿勢數到10。重複10下。
III. 接著回到開始的姿勢,將腳踝朝外轉、往上拉伸,維持外翻的姿勢,數到10。重複10下。
IV. 再回到開始位置,將腳指朝下壓,同樣也是數到10,重複10下。
V. 建議最好在腳踝已經完全感受不到疼痛之後,才進行這個動作。站在樓梯的邊緣,腳跟懸空往下壓,維持這個伸展的姿勢數到10,重複10下。
VI. 這個動作也需要等腳踝疼痛完全消退之後,再做伸展。站在距離牆壁約30公分處,腳指頭指向牆壁。微微蹲下,維持這個姿勢數到10,重複10次。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