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濕疹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只要皮膚有癢、紅、水泡等症狀,都可以稱為濕疹,且全身都可能產生,原因也非常多。「台灣潮濕悶熱,每個人都難免會長濕疹,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志勛皮膚科診所李勇毅醫師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紀景琪醫師指出,常見的濕疹原因包括以下幾種:

l   脂漏性皮膚炎:原因之一是因為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表面的皮屑芽孢菌激增所致。

l   手部濕疹:俗稱富貴手,常見因素是頻繁碰水或洗潔劑,或現在為了防疫,頻繁洗水、擦酒精,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外物刺激產生的發炎。

l   汗皰疹:原因目前還不明確,有可能是吃到或碰到過敏原,也可能是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導致免疫系統不穩或氣溫變化大所致。有研究也指出,含有鉻的食物也會引發汗皰疹,例如巧克力。

l   接觸性皮膚炎:屬於急性濕疹,碰到過敏原而導致患部發癢、腫、痛甚至流出組織液。常見的過敏原如金屬鎳、錶帶、乳膠、橡膠、皮件或其他過敏原。

l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過敏性疾病,原因是體內T細胞過於活化,這類病人天生皮膚較乾、屏障較脆弱,因此皮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乾癢、起紅疹,且可能會因極度搔癢而抓出傷口,導致細菌感染。

l   對磨疹:在皮膚皺摺處或太胖的人,皮膚與皮膚不斷磨擦,加上汗水或細菌累積而導致的皮膚發炎。

l   酒糟肌、玫瑰斑:寄生蟲或微生物增生、免疫機制異常、壓力等。

l   光過敏:有些人碰到日光會長出疹子,這是因為皮膚天生對紫外線過敏。

l   汗疹:天氣炎熱、汗水刺激所致

l   皮膚癌:少數濕疹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紀景琪醫師指出,有些皮膚癌會長在外陰部如肛門或乳房,外表看起來就像是濕疹,但其實是癌症,稱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外陰博哲德氏症」,生長速度緩慢,原因大多是體內已有癌細胞,但往皮膚生長。李勇毅醫師也指出,如果濕疹12個月都沒有痊癒,而且愈來愈多,有可能是另一種罕見的皮膚癌「皮膚T細胞淋巴癌」,所幸它的發生率不高,通常是百萬分之二左右且集中在3060歲的人,只要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達80100%

由此可知,導致濕疹的因素眾多,可能是天生體質、免疫系統不穩定、接觸到過敏原、氣候、溫度、濕度變化、頻繁破壞皮膚屏障等。

1.  臨床症狀


病名

發生部位

季節

族群

年齡

內因性

異位性皮膚炎

關節內側、頸部

冬、夏

有家族病史、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結膜炎者

0~30

脂漏型濕疹

鼻翼兩側、眉毛、髮際、耳後

秋、冬

中風、巴金森氏症患者、精神壓力大患者

30歲以上

鬱積型濕疹
(
重力性濕疹)

小腿

不限

經常長時間站立者

40歲以上

汗皰疹

手、腳

季節交替

過敏體質、壓力大、失眠、足癬患者

15~50

錢幣狀濕疹

腿部

秋、冬

乾燥或過敏性膚質者

25~60

缺脂性濕疹
(
冬季癢)

腿部

秋、冬

皮膚乾燥或特殊體質者

30歲以上

外因性

接觸性溼疹

臉、手、腳等容易接觸外物部位

不限

過敏性膚質者

不限

日光接觸性皮膚

曝曬部位

春、夏

過敏性膚質者

不限

富貴手

手指

不限

常接觸清潔劑、肥皂、化學溶劑者

25~60

尿布疹

大腿內側、臂部

不限

嬰兒或長期包尿布的成年病患

0~2歲、成年


濕疹的症狀,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急性溼疹會引起水泡、劇癢,若是放任不管、不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皮膚表面會變得較厚,水泡較少,持續發紅,稱為「亞急性溼疹」;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又厚又乾,形成白色脱屑及顆粒性隆起, 就是所謂「慢性苔癬化」症狀,就比較不容易根治,會一再復發。只要皮膚出現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病症屬於濕疹家族,臨床的症狀可分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苔癬化

l   急性濕疹

皮膚會出現發紅、腫脹、發癢的現象,接著會冒出一顆顆小水泡,水泡破掉後會有滲液流出。

l   亞急性濕疹

此時急性滲出液已開始變乾、結痂,皮膚也會慢慢變得比較厚,摸起來會有些粗糙感,有些時候還會伴隨著脫皮的現象,有些患者在此一時期仍然會持續發癢。

l   慢性苔癬化

患部的皮膚逐漸變為苔蘚化,和正常皮膚比起來顯得更為乾燥、更粗,嚴重時甚至還會產生龜裂現象,不過並不是所有濕疹都會轉變為慢性病症,大多數的溼疹症狀在經歷亞急性時期以前就可痊癒了。

2.治療方式

濕疹治療一般最常見的是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紀景琪醫師表示,由於全身都有可能長濕疹,因此醫師會依照身體部位開立強度不同、類型(乳膏、油膏、藥水)的類固醇外用藥,例如軀幹皮膚比較厚,因此用油膏效果較好,頭皮則用藥水比較清爽,而皮膚較薄的地方如臉部,就不能用太強的類固醇以免微血管擴張。李勇毅醫師表示,不嚴重的濕疹,使用抗組織胺搭配乳液保護患部即可,必要時可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發炎症狀消失後再用乳液保養,但如果這些方式都沒有用、濕疹愈來愈多,甚至蔓延至全身,就可能要使用口服的類固醇。

3.照護措施

濕疹成因眾多、防不慎防,醫師建議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情把濕疹風險降到最低:

移除過敏原或刺激物

l   生活作息正常,如果是脂漏性皮膚炎,可以搭配市售的藥用洗髮精

l   保持通風、乾爽,流汗時盡量擦乾

l   非必要不要常碰水、酒精、洗碗精等消毒劑

l   勤保濕,乳液或凡士林都可以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