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就是皮膚受了損傷,因此皮膚是照護的重點。植物油很適合用來作為照護用油,例如:月見草油富含γ次亞麻油酸,為極佳的保濕劑,很適合改善乾燥、乾裂的肌膚。金盞花浸泡油,能抗微生物及減少發炎,加速傷口癒合及防止感染。然而,因孩子不太喜歡擦油的感覺,所以此次以保濕乳液為主,搭配油膠為輔。希望之後,可來慢慢利用按摩的手法,與孩子親蜜接觸,使其慢慢喜歡基底油。另外,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本來就難以根治,對於孩子應該多鼓勵,以循序漸進治療方式,並配合生活習慣的改善,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控制。


文獻查證
1. 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 10~20%、在成人約為 1~3%。兒童的異位性皮膚炎分布範圍擴大,從手足、四肢彎曲處到脖子都可能,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
2. 臨床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患者皮膚會癢因而引起搔抓、皮膚乾燥、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物敏感,外觀的急性濕疹變化如皮膚紅疹、流組織液、脫屑及結痂等,慢性濕疹變化如皮膚增厚、顏色變深、粗糙及苔蘚化等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表皮角質層缺乏保持水分的功能與隔絕外來過敏原或刺激物的功能,使其皮膚不但乾燥,而且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而惡化。汗水、乾燥、毛製品衣物、化學物質等,則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主要刺激因素。此外,搔抓會導致皮膚組織的損傷進而釋出自體過敏原,這會使過敏性發炎反應持續進行,造成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此外,情緒壓力也會加重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
3. 治療方式
● 避免接觸外在環境的過敏原與刺激因素
● 提高肌膚保濕功能與屏護力是照護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步驟,患者不可輕忽
●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皮膚發炎的地方塗抹類固醇藥膏或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此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止癢藥膏,可以減輕患者的癢感,以避免因搔抓引起皮膚障壁受損,造成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對於不慎因搔抓引起的皮膚傷口,應盡快使用抗生素藥膏來預防細菌感染。
4. 照護措施
● 避免誘發因子的產生,包含食物、絨毛玩具、二手煙、灰塵、空氣中的花粉黴菌和塵蹣等…..常見的過敏原
● 使用冷氣或空氣清淨機降低室內溼度,
● 使用防蹣的床被單,每週並用溫水洗淨一次並曝曬在陽光下
● 避免接觸有機溶劑、灰塵粉末等異物。
● 最好選擇全棉衣物,表面粗糙、羊毛製、人工尼龍材質或絲綢等衣料應避免。新衣服要先洗過後再穿上
● 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紓解壓力和情緒;認知行為治療,群體治療的適時介入是必要的。
●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脂肪層。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熱;刺激性的化學製劑(藥皂或殺菌劑)應避免使用。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份。洗完澡應即刻擦上保濕的乳液。


芳療措施
●5/4 患者的兩隻手軸內側出現大片紅疹,很癢,擦了藥膏還是沒有立即舒緩,所以用矢車菊純露濕敷10分後,再上醫生給的類固醇藥膏
●5/8 雖濕敷能夠暫時的止癢,但時間久了,還是會忍不住一直抓,尤其是晚上睡著的時候,不知不覺得就抓傷了一大片,所以調了一個油膠,讓孩子癢就可以擦。油膠都冰在冰箱,所以冰冰涼涼的擦在患部,更有止癢的效果
●5/12 皮膚受傷的地方已完全結痂,也沒有再有其它的紅疹出現,但因為結痂的地方還是會很癢,所以再調整配方,調了一個精油乳液,並調整環境的溫度、溼度,幫助皮膚回到最佳的狀況
●5/16 大部分的皮膚都修護完整了,只剩下色素沉澱和偶發的發紅,利用濕敷,洗完澡全身擦精油乳液,已能夠有效的抑制濕疹的狀況
使用建議:
● 精油使用建議
若發生皮膚發癢時,立即以純露敷著,濕敷後,再擦上舒敏乳液
● 生活習慣、作息調整建議
多喝水、多運動,增加代謝,沐浴後全身擦上乳液,做好保溼的工作,避免接觸過敏源
● 其他改善建議:指甲要剪短,避免一直抓,造成的傷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