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灰指甲(甲癬)主要由各種致病真菌所引起,因為潮濕悶熱的環境,造成黴菌(真菌當中具有明顯菌絲的一種類型)滋生、感染引起,主要造成灰指甲的菌種為皮癬菌類,包含三類的真菌:小胞癬菌屬、髮癬菌屬以及絮狀表皮癬菌,其中尤其是紅色髮癬菌最容易造成灰指甲。皮癬菌
類的抵抗力強,在脫落皮屑或毛髮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皮癬菌類主要通過擦傷直接傳染,但接觸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等也能間接傳染。
其他可能會造成灰指甲的菌種,則屬於非常罕見,包含念珠菌屬,糖尿病人較有機會遇到;腐生黴菌:例如:麴黴菌屬、掃把黴菌屬等,雖然此類黴菌雖然極為罕見,卻是較為棘手的致病真菌。
男性得到灰指甲的比例較高,因為男性多半長時間穿皮鞋,腳部流汗悶熱,容易成為黴菌孳生的溫床,建議最好能在辦公室換穿拖鞋,或是腳部襪子汗濕後,立即換一雙乾淨的襪子。同時有其他致病菌感染時,例如:香港腳、體癬、股癬、念珠球菌感染者,也容易發生交叉感染,而得到灰指甲。
女性則是小拇趾容易發生灰趾甲,可能與經常穿窄、尖頭鞋,壓迫腳指導致趾甲受傷,讓黴菌趁虛入侵有關。此外,做美甲過程中造成的傷口,或是美甲器具未妥善消毒,也容易感染這些致病真菌。
灰指甲(甲癬)在正常人影響區域侷限於手指甲或腳趾甲區域,常見是指甲變色或是有脫落的角質皮屑,有時周邊的皮膚也會有碎屑,尤其腳趾甲的灰指甲很多都是由香港腳病發而來。免疫力不好的族群,容易擴散成廣泛性的皮癬病,讓病人全身發癢不止。
個案病因說明: 因長期穿皮鞋而導致灰指甲
2. 臨床症狀
灰指甲醫學上常稱為甲癬,也有人稱為臭甲,不同於健康指甲,正常指甲表面應該呈現淡粉紅、光澤有彈性。病人得到灰指甲後,指甲顏色變得偏黃、灰、咖啡色、甚至是綠色,並且會看起來濁濁的,伴隨容易碎裂、掉屑、增厚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指甲變形、外觀明顯粗糙或甲床分離指甲與下面的肌膚分離,不再緊密連接的情況,更嚴重會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灰指甲主要是因為皮癬菌侵入指甲中,男性得到灰指甲的機率較高,因為長時間穿著皮鞋,造成腳部處於悶熱的環境中,女性則是在小拇趾容易發生灰趾甲。並且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癬病,例如:股癬、香港腳,都有可能交叉感染到指甲,因而引發灰指甲。灰指甲容易復發,治療時需要配合醫師,完成一個療程,就有痊癒的可能。
真菌侵犯的指甲,剛開始會出現白、綠色、黃色斑點,接著斑點會逐漸擴大、顏色變混濁,最後指甲下方會呈現粉碎狀角質。而且,腳趾甲會越長愈長、愈厚,甚至變形,嚴重時會頂到鞋子,連穿鞋走路都會痛。免疫力不好的人,例如:糖尿病人,或目前正在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感染灰指甲的真菌有可能傳染至身體其他部位,變成廣泛性的皮癬病,讓病人全身發癢不止。
灰指甲(甲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遠端甲下型:最常見的灰指甲形式,可能高達 90%的病例都屬此類,從指甲最前端開始出現指甲
的變色現象(指甲顏色出現變白、變黃、變深),會逐漸蔓延至整個指甲表面,最後抵達指甲根部與皮膚相連處,而角質層通常會堆積在指甲和下甲床間,指甲變色的主因在此,嚴重會造成指甲分離。造成此類型的主要致病真菌是毛癬菌類的紅色髮癬菌。
白色表淺型:第二常見的類型,約占 10%的病例,指甲表面上會先出現暗白色的斑點,指甲有斑
點的部份會比較軟,且感染會隨著斑點會逐漸擴散至整個指甲表面。造成此類型的主要致病真菌是髮癬菌屬的鬚癬髮癬菌近端甲下型:相對較不常見的一種,從指甲根部接近皮膚那端開始感染,然後逐漸向外擴散,較常發生在免疫不全的病患,可視為一個免疫不全症候群的指標。造成此類型的主要致病真菌是是髮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
甲板侵入型:也是較為罕見的一種灰指甲,感染發生從指甲內部,較少影響到甲床,指甲僅會
有變色、破裂現象,而無角質層增厚的現象。致病真菌是髮癬菌類當中一種特殊的種類蘇丹髮癬菌。
念珠菌型:也是通常出現在免疫低下的病人,通常也有其他念珠菌感染症的問題,由於指甲創
傷而被感染,會出現特殊的圓形或鼓槌樣的外觀,明顯與其他致病真菌不同。
全毀壞型:這是遠端/近端甲下的嚴重樣貌,指甲完全破裂露出下甲床,上面附有角質化碎片,未妥善處理最終則會成為全毀壞型。
混合型:有混合上述症狀之情形,最常見的為白色淺表型混合遠端+近端甲下型。
3.治療方式
台灣氣候潮濕炎熱,適合黴菌生長,黴菌造成的皮膚病是我們在門診碰到的老問題,同時也持續一直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大多數的表皮黴菌感染可以靠外用藥物治療,例如體癬、足癬但是甲癬(灰指甲)擦藥治療就很困難了。
因為指甲是由硬角質所構成,外用藥物很難穿透或吸收,而且感染的指甲往往比正常的指甲厚很多,再加上指甲生長速度慢更新慢,黴菌通常又生長在指甲靠甲床的內面,外用藥很難穿透到最深處,這種種因素全部加在一起,就造成了灰指甲非常難靠外用藥物治療。 所以傳統上治療灰指甲用吃藥的方式比較有效,而且必須要連續服用一段時間(6-12週)。
目前灰指甲的治療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口服藥物、傳統外用藥物、指甲油劑型藥物、指甲拔除
手術、雷射治療等五大類,每種治療都各有優點,也有各自的侷限,
Ø 口服藥物主要是利用藥物的抗黴菌功能來治療灰指甲的黴菌感染。目前實證有效,且健保有給付的藥物是 terbinafine(商品名:療黴舒)以及 itraconazole(商品名:適撲諾),但這類口服藥物一定要遵照醫囑吃完整個療程,否則容易治療失敗。如果是手部的灰指甲大約需
要治療 6 週,腳部的灰指甲大約需要 12 週,如果中斷了,黴菌很容易會長回來,整個療程就前功盡棄。在所有治療方式中,口服藥物的治療效果最佳,是治療灰指甲的首選,多數
人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但在某些人身上可能影響肝功能,因此有肝臟疾病或肝功能異常者,或者是有心臟衰竭等疾病患者,醫師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方式。Ø 外用藥物 通常會使用在不適合口服藥物,或是灰指甲還沒有感染到指甲根部的患者身上。
局部的外用藥物,例如抗黴菌藥物 efinaconazole這類藥品先天上有個弱點,因為往往滲透力不佳,導致沒辦法深入甲床來對抗黴菌,另外對指甲的附著力較低,必須要天天使用。
Ø 指甲油劑型藥物 隨著醫藥的發展與進步,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強化對指甲的滲透性以及
附著性,劑型有點像是「指甲油」的概念,即使沖水、洗澡也不太會被洗掉,因此可以達到長效作用。
Ø 指甲拔除手術 如果感染很嚴重,或者是使用口服或外用藥物治療效果仍不好的患者,醫師
可能會建議以手術的方式先移除指甲,這個做法可讓讓藥物比較容易進入被感染的甲床,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大家不要以為拔完指甲就沒事了,通常之後還是需要持續的藥物治療喔!
Ø 雷射治療 雷射在灰指甲的治療上也有些角色,但是在相關研究中認為治療效果不是很好,
再加上費用比起傳統的治療方式更高,因此目前多數醫師只會把雷射當作輔助治療的角色,並不需要特意追求高價的雷射治療,好好使用口服及外用藥物通常就很足夠。
4.照護措施
1. 定時清洗手腳,如果手碰過得了灰指甲的腳,一定要再洗手。
2. 用正確的方式剪指甲,最前端剪平,兩側再稍微磨圓,每次都要消毒剪指甲的工具。
3. 穿著吸汗的襪子,並且勤於更換。
4. 選擇通風良好的鞋子。能穿拖鞋就不要穿鞋子。
5. 消毒穿過感染後的鞋子。
6. 在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地面易積水處,請記得穿上拖鞋,避免沾水。
7. 避免做指甲或者使用人工甲片導致原有的指甲受損或弱化。
8. 同時注意身體其他處的各種黴菌感染(香港腳、手癬、體癬…等)避免交叉感染。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第一次配方: 嘗試看看的心態,因為之前一直有使用專門擦灰指甲的藥水,但是一直都沒有效果。第二次配方: 芳療師調整了香味,油的感覺沒變只是香味改變。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第一次配方: 一開始真的沒啥感覺,就只是擦藥的想法,芳療師說要塗在指縫,我自己覺得怪怪的不是要塗在指甲嗎?後面看到有變化才感覺芳療師是對的。 第二次配方:效果越來越明顯,現在就等原本舊的甲片慢慢修剪掉,再看看會不會復發。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第一次配方: 有看到變化真的有點嚇到,經過芳療師的建議也改善很多。雖然一開始有點懷疑,畢竟之前我有購買專門擦灰指甲的藥但是擦了大半年沒用。就覺得芳療師說精油有效感覺是有點誇大,想說讓她試試看好了。 第二次配方: 希望不要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