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妊娠紋、生長紋、肥胖紋都屬於「皮膚擴張紋」(Stretch mark; Striaedistensae)差別在妊娠紋多了孕期相關變化。
妊娠紋主要發生在懷孕 24週之後,妊娠紋的好發位置主要有乳房、臀部、大腿及腹部,其中又以腹部最容易產生,因為懷孕期間腹部的真皮層變化最大,最容易留下明顯的疤痕。妊娠紋生成初期因為血管增生,通常會呈現紅紫色的不規則帶狀紋路,這個時期的妊娠紋稱為「紅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血管逐漸消退就會變成白色的「白紋」。「紅紋」屬於暫時性的疤痕,通常會建議在妊娠紋處於「紅紋」狀態時,盡快消除妊娠紋,一旦妊娠紋變成永久性的「白紋」就會很難消除。
目前確切的妊娠紋成因尚未確定,但多數醫師認為跟真皮層的受傷有關。皮膚組織由外而內分別是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真皮層中,會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具有彈性跟支撐的作用。懷孕的過程中,會有皮下脂肪增厚與子宮擴大,表皮的延展性通常都還夠,是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纖維和彈力蛋白纖維就沒這麼強。
妊娠紋跟肥胖紋、生長紋一樣都會有以下變化過程。在真皮受傷的初期,會先出現許多「對稱 性」、偏「紅色或紫紅色」、呈現一條一條「不規則」的帶狀紋路,通常會是摸得到「突起」的。這個階段的妊娠紋,因為顏色的關係,又被稱作「紅紋」(StriaeRubrae)。可以把它想像成受傷後的一種初期反應,這時候組織學上可看到血管的增生,導致紅色的出現,另外膠原纖維會變粗、密集、看起來平行排列,彈力纖維則會減少。再過一段時間,疤痕會逐漸萎縮,血管逐漸消退,
變成銀白色的紋路,這個時候就成為「白紋」(StriaeAlbae)
2. 臨床症狀
局部皮膚被拉伸而變薄的同時,真皮內的毛細血管和靜脈壁也會擴張,變薄,使血液的顏色外露,皮膚條紋會呈紫紅色或粉紅色。分娩後,斷裂的彈力纖維得以緩慢修復,真皮內的毛細血管和靜脈壁會逐漸增厚,皮膚條紋的顏色亦漸消退成白色或銀白色,但不能完全恢復到孕前沒有產生裂紋時的皮膚狀態。妊娠紋嚴重的情形也因人而異,以下為 3 個容易長妊娠紋的因素,
1. 先天因素:遺傳、種族及基因等先天因素都可能影響生成妊娠紋的機率,如果你的母親或祖母有妊娠紋的困擾,那你也很有機會生成妊娠紋。此外,皮膚較白的人也較容易有妊娠紋。
2. 身體因素:年紀、體重、飲食習慣等因素也會影響生成妊娠紋的機率,年紀較小;懷孕前體重過重;有喝酒習慣或是水分攝取太少等原因,都會提高生成妊娠紋的機率,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也是預防妊娠紋的方法之一。
3. 胎兒過重:胎兒的體重過重或是晚產,導致媽媽肚子膨脹的程度增加,造成更多的真皮層受損,自然會提高妊娠紋生成的機會。
妊娠紋的發生部位大多出現在腹部兩側、大腿內側、屁股和胸部,大致上是以肚臍為中心,形成多環形分布。妊娠紋的範圍有大有小,小則只有腹部外側或大腿幾條而已;大則整個腹部及下胸部皆有。一開始生成時,紋路較深,會呈現紫紅色不規則條狀,常伴有牽扯感或輕微癢感;等到生產完後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就會逐漸變成銀白色萎縮性疤痕。妊娠紋可引發以下 6種問題:
Ø 皮膚發癢。
Ø 易引發皮膚出疹。
Ø 雷射治療效果不明顯,引發心裡問題。
Ø 皮膚出現鬆弛,褶皺。
Ø 可引髮乳房下墜。
Ø 可引發腹部脂肪堆積,嚴重影響了婦女產後的體態和身心健康。
妊娠紋(Stretchmarks)的位置主要在腹壁上,也會出現在大腿內外側、臀部、胸部、後腰部、肩膀與手臂等處,初產婦最為明顯。並且一旦出現後,並不會隨時間慢慢消失,使婦女的皮膚出現鬆弛,褶皺,乳房下墜,腹部脂肪堆積,嚴重影響了婦女產後的體態和身心健康。由於孕期內分泌的改變,皮內彈力(纖維)減弱、脆性增加,皮下毛細血管及靜脈壁變薄、擴張。妊娠 5個月後,子宮日益增大,乳房由於乳腺組織的發育及脂肪組織的沉積也漸長大,導致乳房、腹部及大腿上部皮膚伸展變薄,彈力纖維斷裂。雖然說妊娠紋一旦發生就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若是妊娠紋的存在對您身心都有壓力,則可進行諮詢尋求消除方式。
3. 治療方式
妊娠紋是常見且令人困擾的皮膚疾病,影響超過一半以上的懷孕婦女。妊娠紋常發生在腹部、大腿、胸部。妊娠紋剛形成時呈現淡紅色的條紋,可能合併輕微的癢感,接著變為較寬、較長、顏色較深的紅紫色條紋,最後呈現白色萎縮狀的凹陷疤痕。妊娠紋在病理下的特色為表皮變薄、萎縮,且合併真皮中膠原組織和彈性組織的減少。成因、臨床表現與妊娠紋相似的還包括肥胖紋與生長紋。
在妊娠紋的治療方面有許多的選擇,如雷射、紅外線、外用維他命A酸(tretinoin)、外用甘醇酸、外用左旋維他命 C、微晶磨皮、脈衝光、電波拉皮等等。雷射方面有經過大型研究,而較被證實能有效的為波長 585-nm的脈衝染料雷射。染料雷射屬於非侵襲性雷射,在低能量(2.0to4.0 J/cm2)時藉由刺激膠原母細胞,顯著地增加膠原組織和彈性組織來改善皮膚外觀。尤其對剛形成的紅色妊娠紋對雷射反應最佳,可明顯減少紅斑;然而較深、較久的白色妊娠紋反應較差、且
慢。經雷射治療造成的臨床變化可持續改善六個月到一年。至於染料雷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紫
斑和發炎後黑色素沉澱。因此對於東方人的雷射治療,即使是在低能量下仍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其它的雷射,如二氧化碳雷射、非侵襲性波長 1450-nm的二極體雷射也曾被應用在妊娠紋的治 療,不過效果較不明顯。至於以脈衝光治療,會有明顯臨床和病理下的改善,且較無副作用被報告過。此外,較新的長脈衝銣雅克雷射與電波拉皮機,由於可刺激膠原蛋白再生,理論上也可用來治療妊娠紋,但目前還需更多的臨床證據支持而預防勝於治療,在懷孕時要控制體重,避免短時間內體重增加過多,再加上勤加按摩,可以使皮膚發生妊娠紋的機會變小。
總之,單獨使用雷射或合併其他的治療方法對於紅色和白色的妊娠紋可提供安全且有效的選擇。
4. 照護措施 均衡飲食:
由於膠原纖維本身是由蛋白質所構成,所以要多攝取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增加皮膚的彈性及皮膚重組修復能力,避免攝取甜食、太油、太鹹及色素含量高的食物,並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調整飲食習慣來減少自己水腫、變胖的機率。
鍛鍊身體:
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可能會造成腰、腹部肌肉力量減弱,使皮膚彈性變差,所以要注意鍛鍊身體,培養運動健身的習慣,無論是騎單車、散步、運動或慢跑都可以,也能夠多走路、多爬樓梯、多做伸展運動,幫助消除水腫。
適度按摩:
持之以恆地做腹部按摩,這樣能夠有效增加皮膚彈性及血液循環,預防妊娠紋生成或是淡化已經形成的細紋,讓症狀減輕。
擦妊娠霜:
在妊娠紋尚未出現前,每天洗澡過後在容易出現紋路的腹部、大腿、臀部、乳房上方等部位塗抹除紋霜,加強局部區域皮膚的血液循環、降低真皮層中的膠原纖維斷裂的機會,而妊娠霜的選擇以安全溫和為主,使用前最好都先做過皮膚測試,若使用後半小時內有長疹子或發癢就不要使用。
挑選妊娠霜重點
Ø 必須挑選不含酒精、激素、色素、鉛及汞等重金屬成分的產品
Ø 經嚴格皮膚安全測試認可
Ø 無過敏、無刺激,成分則以橄欖油為主充足睡眠時間:
足夠的睡眠時間,精神飽滿就能有效預防妊娠紋。良好生活習慣:
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少吃刺激性過強、甜膩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膠原蛋白的食物,能幫助產婦減少妊娠紋。
醫學美容療程:
藉由醫學美容的方法,淡化或減少妊娠紋的外觀或範圍。適度按摩運動:
塗抹精油及除紋霜時,可搭配適度按摩增加皮膚彈性及維持肌膚滋潤,但注意避免過度強烈,除了按摩以外,還要適當運動,如抬腿或瑜伽。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第一次配方: 拿到芳療師的精油感覺油很厚實,很實在的精油,跟原本在擦得精油很不一樣。而且聞起來的味道很自然,沒有像我之前所買的精油感學很化學。 第二次配方:芳療師這次加了橙花精油,味道更加好聞,而基底油也做混合調配,但是感覺比較好吸收的效果是甜杏仁。 第三次配方:這次又換回第一次的精油配方只是基底油一樣是橄欖油與月見草油,油感輕盈比較沒有像之前甜杏仁那 樣的厚實感。 第四次配方:繼續使用之前配方的油,只是這次沒有搭配蘆薈膠。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第一次配方: 芳療師建議我先塗抹蘆薈膠然後在滴精油按摩肚子,感覺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搭配蘆薈膠的關係,讓皮膚一整天都很光滑很好摸,而且不會有油膩感,讓我感覺非常不一樣。 第二次配方: 這次因為是搭配混合的油效果似乎沒有之前甜杏仁的效果好與吸收,會感覺有一層油浮在皮膚上面。第三次配方:油感一樣是感覺有一層油浮在皮膚上面,但是按摩完卻滲透進去皮膚,油感就沒這樣重。而且保濕度也很好,但是還是覺得甜杏仁的油感覺比較搭配,也比較喜愛。 第四次配方:一樣是第三次配方的油繼續用,這次沒有搭配蘆薈膠,感覺皮膚比較沒有光滑感,吸收度也沒有搭配蘆薈膠的好用。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第一次配方: 一開始只能用觸感感受皮膚的變化,然後芳療師要求我每天都必須要拍照片紀錄,她讓我看了 8天前後的對比照片,讓我感覺很驚艷,因為真的變化很大。自己是在過程中只感受到皮膚光滑,沒感覺紋路的變化,但是看 了照片的比對之後,真的才感覺到很不一樣,而且是很大的差異。 第二次配方: 芳療師很認真的每天都在追蹤我的皮膚,也都會跟我講解每天皮膚的變化,給我很大的鼓勵與信心。第三次配方:這是第三次的調油,感覺還是比較喜歡第一次的配方。當然我知道芳療師是希望我能多嚐試其它也不錯的精油,但是我是比較喜歡用到真的沒效果的時候在換,也很感謝芳療師幫我調回來第一次的配方。感覺永久花的精 油真的還是比較強的。 第四次配方:這次雖然調整第一次的配方,但是沒有搭配蘆薈膠,就顯現出皺紋,滲透度也比較不夠,希望可以再搭蘆薈膠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