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A. 傷口定義:因受傷或手術導致任何組織的連續性遭受破壞。
B. 依癒合時間分:
急性傷口 |
慢性傷口 |
l 瞬間發生,新的傷口 l 可預期在一定時期癒合 l 外科手術或外傷傷口 |
l 傷口存在已久(超過 8週) l 癒合緩慢或停止,需長時間才能癒合,並具其他併發症風險 l 褥瘡、糖尿病潰瘍、癌症放射線治療或 靜脈曲張引起的潰瘍 |
癒合較快的傷口,短期內可自行癒合。 |
任何傷口未依預期時間癒合,需長時間傷口護理治療才能癒合,傷口癒合時間超過 8週,並可能有其他合併症使傷口癒合更困 難。 |
C. 傷口深度評估
I. 一度:只涉及角質層及表皮組織
II. 二度:涉及表皮組織及真皮組織
III. 三度:深及深度真皮組織
IV. 四度:深及皮下組織或更深
D. 傷口顏色
黑色 |
黃色 |
紅色 |
粉紅色 |
壞死組織 |
腐肉、感染 |
健康肉芽組織 |
上皮組織/表皮化 |
傷口缺乏血流供給 |
壞死組織造成細胞壞死與碎片,腐肉結構可能薄,厚,黏稠 |
傷口有豐富的血流供給,上皮細胞沿著表面成長 是最佳癒合 組織狀況 |
最少的滲🎧液,最後填平表面 |
外觀軟濕或乾硬 |
外觀黃或白,滲液黃 白或黃綠 |
乾淨或正在癒合傷口 |
呈現透明珍珠粉紅色 |
通常需要清創,若為感染性傷口需抗生素治療 |
需要去除腐肉、抗生素治療與滲液控制 |
需要滲液管理及最低限度的濕潤環境;可覆蓋水膠體敷料(人工 皮)降低傷口發炎機率 |
避免摩擦與修剪;可覆蓋水膠體敷料(人工皮)幫助傷口癒合 |
E. 皮膚的組成參考
|
2. 照護措施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傷口,無論什麼原因造成,傷口癒合都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A. 第一階段【炎症期】
傷口止血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抵抗外來細菌及微生物入侵,傷口🎧現輕微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傷口在炎症期,需注意保持傷口乾淨。期間約 3至 5天。
B. 第二階段【增生期】
受傷後 4~5天,傷口部位會逐漸長🎧新的微血管,帶來更多的膠原組織填補傷口;肉芽組織增生,傷口開始收口。
這階段最重要的是幫傷口營造一個乾淨、適濕的最佳癒合環境,能加速組織修復、加快傷口癒合;若傷口是乾淨無感染且滲液不多時,不需要一直換藥,可自行癒合。期間約 10天~4周
C. 第三階段【成熟期 / 重塑期】
傷口收口癒合後,多餘的微血管退化與萎縮。膠原組織拉長並且排列整齊,疤痕變得平且淡;如果受到干擾,使膠原排列不整齊,就容易產生難看的疤痕。
此階段需保護新生的皮膚組織,做好預防疤痕的工作,能防止肥厚性疤痕增生,對蟹足腫的預防也有相當幫助。期間約 2週至 6個月。
一般觀念裡,可能覺得傷口要保持乾燥,結痂也是必經的癒合過程。但其實傷口若能維持在合適濕潤環境,便不會結痂。不結痂的傷口,反而癒合的較好也較快。
A. 傷口滲液,是天然消炎藥
傷口滲🎧的透明液體,是人體自癒機制為了協助傷口癒合而分泌的組織液。組織液中含有生長因子,及吞噬病菌與殘餘物的免疫細胞,是傷口最好的天然消炎藥。
B. 傷口癒合,要濕不要乾
濕潤的癒合環境,使新生細胞可以快速游移與增加,有助新生細胞快速修復,比乾燥的傷口癒合更快也更好。
C. 濕式療法/濕潤療法,較不容易留疤
乾燥的傷口,細胞修復緩慢,且結痂處可能再次受傷或🎧血,傷口有更高的機率癒合不好或反覆發炎,反而容易留下疤痕。
建議以能保濕、透氣、防水的先進敷料,協助留存適量滲液於傷口上,維持合適濕潤環境,細胞能快速修復,傷口便能癒合的快且不會結痂,減少疤痕形成機會。
A. 傷口濕度:傷口太乾,新生細胞修復緩慢;傷口合適濕度,新生細胞修復的快
B. 傷口感染:傷口受細菌/微生物感染,可能導致癒合延後或癒合的不好
C. 清潔不淨:傷口清理不乾淨/有異物,可能導致癒合不好
D. 年齡大小:年長者傷口,癒合較年輕人慢
E. 免疫能力:免疫力低者,傷口癒合慢
F. 營養狀況:營養補充較好者,癒合的快
G. 血液循環:血流狀況不佳者,癒合情況較差
H. 疾病影響:如糖尿病、中風、長期臥床等,皆會影響身體復原
I. 藥物使用:如類固醇、抗代謝藥物及抗凝血劑會抑制傷口癒合
J. 傷口因素:壞死組織,或是局部水腫、受壓迫等也會造成癒合不佳
K. 照顧不佳:如雙氧水過度刺激、不當的使用中西藥物等
急性傷口: |
急性傷口多由損傷引起,如擦傷、割傷、燒傷或燙傷等。當意外發生時,應保持鎮定,評估傷口的位置、其嚴重性及🎧血的情況,作🎧相應的處理。沒有異物的🎧血傷口,可以採用「直接壓法」,在傷口上直接施加壓力,維持約 5-15分鐘,以制止傷口🎧血。然後清潔傷口並包紮妥當,以免傷口受到細菌感染。若止血無效或有異物藏於傷口深處,不要試圖取🎧異物,以免引致大量🎧血,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如果傷口污穢,尤其染有泥濘或鐵銹等不潔物,而傷者從未接受過破傷風疫苗,或已接受疫苗注射超過 10年者,便應接受破傷風疫苗注射。整個療程包括 3次疫苗注 射,完成療程後約有 10年免疫能力。如果是燒傷或燙傷,處理原則應以降温為主, 以免熱力擴散至皮膚深層,可以用清水沖洗至少 10分鐘,然後再用消毒無黏性敷料包紮傷口。若情況嚴重,便應送院診冶。 |
慢性傷口: |
指無法在 4 個星期內癒合之傷口,如壓瘡和靜脈性潰瘍。慢性傷口需以無菌技術定時清潔,再以無菌(防敏感)敷料包紮,以免傷口受到感染,亦可加快癒合速度。傷口敷料之選擇需視乎傷口狀況及護士的指示而定。患者亦須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營養),並做適量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助傷口癒合。 |
(1)預防感染 |
保持傷口清潔,換症(洗傷口及換敷料)時須執行無菌技術,確保所用物料經過消毒殺菌程序。 |
(2)促進痊癒 |
使用膠布或繃帶包紮時,不宜過緊,以免壓著傷口。如患者不便轉動,便要按時協助轉換位置,以免阻礙血流供應。注意均衡營養,有助傷口癒合。 |
(3)減少傷害 |
避免傷口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如受壓、磨擦或敷料敏感等。 |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使用純露濕敷時會感到輕微刺痛,但很快就沒有感覺了。當滴入純精油時,會有比較痛的感覺,我猜 應該是殺菌作用吧,癢的感覺明顯消失很多,但紅腫熱痛仍然持續 1至 2天才改善。在使用按摩油時覺得很舒服,也不會像藥膏一樣悶著傷口。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各種不適症狀消失後,皮膚多了滋潤感,明顯與周邊未受傷或曾受傷的皮膚都有差異,沒有留下甚麼 色素沉澱或凹洞,味道也香香的。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我是每 2週在這個芳療師家中做清潔工作,有一次芳療師看到我腳上的傷口,就問了我一些狀況後給 我調配芳療產品,因為我的工作會一直碰水,所以傷口很難癒合,這次芳療師針對我的狀況,在很短的時間內讓我的傷口獲得改善,也會不定時關心我的傷口狀況,還幫我調整配方,我很謝謝她的用心。 希望之後可以改善我其他傷疤的色素沉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