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如果皮膚曝露了過量的紫外線,會造成皮下的微血管擴張,把較多的血液帶到皮膚表面來,皮膚因而發紅、變熱;曬黑是皮膚暴露在陽光的紫外線下,讓皮膚的黑色素產生而變黑,黑色素吸收大量紫外線,從而避免紫外線進入真皮部分造成破壞,從而保護皮膚細胞。

 

曬黑的過程:

1.1沐浴在紫外線下,生成黑色素

l   紫外線進入表皮,黑素細胞接收信號。

l   黑素細胞生成黑色素。

1.2隨著肌膚新陳代謝,黑色素上升

l   隨著細胞新陳代謝,表皮最底層的新生表皮細胞會緩緩上升。

l   同理,肌膚內部含有黑色素的細胞也會緩緩上升,於是,就可以看到皮膚變得越來越黑。

1.3大量的黑色素細胞在皮膚內滯留

l   長時間接觸強力紫外線,黑素細胞數量會不斷增加,黑色素生成的這一過程,會變得頻繁。

l   長時間接觸紫外線,皮膚的新陳代謝會變慢,大量的黑色素不能被排出體外,便滯留在體內。

l   滯留的黑色素也會生成細紋。

 

無論是來自自然陽光還是來自太陽燈等人工光源的紫外線,都是導致皮膚癌的一個已知危險因素,紫外線也會損壞皮膚的膠原質,產生皺紋並喪失彈性。

根據波長,紫外線分為UVA(紫外線A)UVB(紫外線B)UVC(紫外線C)

l   UVC:由於波長比較短,在未到達地面時,就被臭氧層所吸收,所以肌膚曬黑的主要兇手是UVAUVB

l   UVA:占據到達地表的紫外線的百分之九十,波長較長,可通過雲層、玻璃甚至衣服的材質,在身邊隨處可見,也因此被稱為「生活紫外線」。由於自身能量較弱,接觸人體時沒有什麼感覺;UVA可通過皮膚表皮到達真皮層,從而形成細紋和褶皺。

l   UVB:波長比較短,能量比較強。接觸皮膚會傷害皮膚表面細胞,引起炎症,也是形成曬斑和皮膚癌的主要原因;儘管如此,UVB卻很容易被阻擋,即便是雲層也可以阻止其前進,皮膚也能阻擋,使其不進入真皮層。

 

黃昏和清晨比較不容易曬黑或曬傷,是因為此時陽光在大氣中走的路程較長,波長短的紫外線易被大氣折射掉;有隔層玻璃比較不會曬黑或曬傷,是因隔層玻璃會吸收紫外線;山頂上更容易曬傷,則是太陽光在大氣中走的路程比較短;而海邊容易曬傷,是因為沙灘會反射紫外線。

 

 

2.  臨床症狀

曬黑的症狀主要分為兩種。

2.1色素增強(普通曬黑):黑色素生成後至少要停留一個月。生成的黑色素,會隨著皮膚每個月的新陳代謝,不斷被排出,但是也有部分黑色素無法被排出,滯留在體內。體內積累的黑色素不斷增加,皮膚也會變得愈來愈黑,而且還會不斷生成細紋或者黑斑。

2.2紅斑形成(曬傷):曬傷後,皮膚變得很紅而且有火辣辣、被燒的感覺,嚴重的還會引起水泡。曬傷後八至十二小時,皮膚會變成粉色,幾天之內還會有炎症。曬傷也會損壞細胞的DNA,對皮膚造成很大傷害,經常性的被曬傷,也是形成皮膚癌的主要原因。

 

 

3.  治療方式

3.1從飲食下手,補充維生素ADCE

l   維生素A:可有效預防皮膚上皮細胞的分化、損傷及角化,可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及避免水分蒸發,防止曬後的皮膚粗糙。維生素A在動物性食物的來源有牛乳、奶油、乳製品、蛋、肝臟類食物等;植物的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吃進身體之後會轉變成維生素A,而含β-胡蘿蔔素為主的植物性食物有,黃綠色蔬果(如:紅和白蘿蔔、菠菜、花椰菜、蘆筍、南瓜、芒果等)

l   維生素D:可強化血管細胞,使血管更有彈性,不易老化。牛肝、豬肝、雞肝、奶油、蛋黃、乳製品、鮪魚、沙丁魚、小魚乾及魚肝油等食物,皆富含維生素D

l   維生素C:可幫助人體組織細胞膠原的形成,並參與組織的修補及生長,可維持血管壁的彈性,幫助供給皮膚養分,避免皮膚受紫外線傷害,加速曬傷後皮膚的癒合。另外,維生素C可保持皮膚彈性、防止皺紋產生,美白皮膚及清除有害物質,避免皮膚老化。維生素C多含於蔬果中,蔬菜類以深綠色蔬菜含量最豐富,水果則為柑橘類。

l   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可保護身體脂肪酸與脂蛋白不被氧化,防止皮膚粗糙及乾裂,保持皮膚細胞的健康。維生素E多含於植物油中,如:大豆油、小麥胚芽油;而其他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還有堅果類,如:杏仁、花生、葵花子、核桃等及穀類中的全麥製品,其中以小麥胚芽的含量最高,吸收率也較高。

 

3.2攝取足夠的水分,另外像是維生素B(包括B1B2B3B6B12)也有相同的功效。B群多含在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豆魚蛋肉、堅果與種子類食物中,可保護皮膚油脂正常分泌,保留皮膚因日曬而流失的水分,防止皮膚乾燥及乾癢。

這些維生素可促進皮膚細胞健康、維持細胞間保濕、還原黑色素等作用,對皮膚的美容功能關係密切。然而,皮膚顏色的深淺跟每個人的遺傳也有關係,過多的攝取維生素,並不會變成「白種人」,因此,切勿矯枉過正。

 

3.3去角質後避免曬太陽:去角質能美白的原理,在於除去皮膚上的死細胞,但請避免治療後曬太陽,因為當這一層死細胞保護膜不在了,陽光就能直接傷害皮膚,加劇曬黑或曬傷的情形。

以下介紹兩種去角質的方法:

l   化學換膚:會由專業皮膚科醫師進行,透過敷上酸性面膜,藉此移除多餘的黑色素,通常用以治療皮膚老化、痤瘡傷疤,以及肝斑(又稱黃褐斑、黑斑或肝斑)

l   微晶換膚術(又稱微晶磨皮):利用帶有微晶顆粒或鑽石顆粒端頭的機器,摩擦皮膚表面,達到美容效果。可治療皺紋、皮膚曬黑、痤瘡傷疤、毛孔粗大和妊娠紋。

 

3.3挑選抑制黑色素的產品:市面上很多美白肌膚的產品,但大部分只能亮化皮膚表層,而人們更需要的是,滲入皮膚內層抑制黑色素的分泌。美白洗臉霜並不會使皮膚變白,它的功效只是讓膚色顯得均衡好看。

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AAD)建議,在挑選美白產品時,應含有下列有效成分:

l   維生素 C

l   壬二酸(Azelaic ACid,又稱杜鵑花酸)

l   甘醇酸(Glycolic ACid)

l   麴酸(Kojic ACid)

l   A (Retinoic ACid,也叫視黃酸)

l   2%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請按照產品指示或醫師建議,使用美白肌膚產品,並且一次使用含一個有效成分的護膚產品即可,以避免皮膚搔癢或其他副作用。

 

3.4居家美白須謹慎:許多人都知道蘆薈可緩解曬傷的疼痛,這是因為它含有天然的抗發炎成分,且可抑制和降低黑色素,但直接用蘆薈敷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若真的想嘗試,使用時可先切成小塊,敷在臉部一小區域數分鐘,若沒有出現紅腫再考慮使用。此外,木瓜的木瓜酵素或許能亮白肌膚,再搭配蜂蜜的柔潤肌膚性質,是不錯的美白敷臉秘方。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至今並沒有研究證明檸檬汁能美白皮膚,而且檸檬有漂白的功能,所以,若要敷在皮膚上,務必得先稀釋再使用,且千萬別在大熱天底下用檸檬或其他柑橘汁敷在皮膚上,反而會使肌膚對紫外線更加敏感,引發搔癢甚至化學灼傷。

 

3.5如果曬傷的皮膚出現帶紅、疼痛、脫皮、起水泡的症狀,需要趕快處理,才不會產生永久的色素沉澱。可用冷水、冷毛巾冰敷,初步也可使用蘆薈膠於患部,有安撫的效果,並暫停使用任何含酒精或美白成分的保養品。

 

 

4.  照護措施

4.1選擇合適的防曬乳液,通常有三種:

l   含氧化鋅或氧化鈦:可以反射所有的紫外線,因此能保護皮膚防止曬黑與曬傷。

l   含二苯甲酮:可吸收所有的紫外線,因此紫外線無法進入皮膚。

l   含氨基苯甲酸:只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紫外線的波長範圍大約0.280.40微米,其中,0.290.32微米波長的光最容易使人曬傷,而0.310.40微米的光最會曬黑。此種乳液主要是濾掉波長小於0.31微米的光,因此,此種乳液會讓人曬黑卻不曬傷。

 

4.2加速回復原來的膚色

l   日曬後肌膚很容易乾燥脆弱,請加強保濕,提高皮膚角質保水度。

l   熬夜、情緒壓力,體內自由基會間接促使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因此作息正常才能加速美白。

l   食用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有輔助美白的作用。維生素C有助於加強黑色素的還原,維生素E可增加肌膚的修復能力,但要注意,處理含有光敏感的食材,如:檸檬、芹菜、九層塔之後,要記得洗淨雙手,以免當皮膚接觸到這些汁液,曬到太陽引起植物性感光型皮膚炎,反而造成另外的色素沉澱。

 

膠原蛋白是維持肌膚彈性的重點之一,紫外線會在真皮層下造成膠原蛋白纖維及彈性纖維的變性,使皮膚出現皺紋。想從飲食中補充膠原蛋白比較困難,因為食物中的膠原蛋白結構大,無法直接被腸道吸收,需經過酵素切割後才可吸收,但只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的狀況下,人體可自行合成膠原蛋白;另外,維生素C也能有效抑制氧化物,達到抗老化的效果。一天有攝取到「三蔬二果」,水果例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則能攝取到200毫克至400毫克的維他命C

 

如果皮膚色素代謝仍然緩慢,可諮詢醫師,根據膚質狀況來建議使用含有維他命C、麴酸、杜鵑花酸、傳明酸等成分的美白產品,或透過維他命C導入、脈衝光療法,輔助加速黑色素的代謝。

 

4.3普通曬黑護理

l   冰敷法,冷毛巾敷在皮膚上

l   有炎症的話,可塗抹含有維他命C的化妝水,輕柔拍打

l   保持良好作息,擁有充足睡眠

 

4.4確實做好防曬

盡量減少肌膚被太陽光線直接照射,出外要多利用陽傘、太陽眼鏡、帽子等防曬裝備來隔絕陽光。若出外難免會照射陽光,則養成使用防曬產品的習慣,依據當天紫外線量與曝曬時間長短,調整使用不同SPF(防曬係數)的防曬產品。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