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病因
挫傷(瘀傷) Contusion (Bruise)在定義上就是受鈍力性撞擊所造成的肌肉及皮下組織損傷,也就是所謂的瘀青,或俗稱的黑青。鈍擊後使微血管破裂但皮膚沒有破裂,組織液和血液在局部累積,發生局部紫紅、腫、熱、(壓)痛的情形。
絕大多數的挫傷是會自行慢慢復原,但還是有一些較危險的情形要注意。發生在四肢,需鑑別有無骨折,以及嚴重程度是否可能造成腔室症候群;發生在軀幹,須特別小心,表面看似挫傷,但內裡的器官可能因鈍擊而損傷;發生在頭部,則不可輕忽,有一定的檢查和處理流程。若只是輕輕撞到一下,就有很大面積的瘀傷,需要思考凝血異常或潛在的血管炎等問題。
2.臨床症狀
挫傷通常沒有特別分級,一般是研究時為了區分組別而自訂。找尋資料時,一篇兒童醫院的文章(Ann&RoberH.
LurieChildren’tHospitalofChicago)有提出分級,為溝通方便,將採用此說法並延伸。
Grade1 (mild) 第一級,輕微:
小面積瘀血、輕微疼痛(不須止痛藥尚可忍受),移動或輕壓時不至於劇痛,可看到淡紫淡紅的瘀血,但沒有明顯的瘀腫,沒有影響到關節
Grade 2 (moderate) 第二級,中度:
較第一級深的挫傷,瘀血面積可能較大或不一定,但有明顯的壓痛和輕微的瘀腫,與該處區域的肌肉相關的關節,在運動時會有明顯的疼痛,但不至於無法運動。
Grade 3 (severe) 第三級,重度:
較第二級深的挫傷,會出現深紫深紅的瘀血,輕壓或碰觸時即有劇烈疼痛,伴隨嚴重的瘀腫,與該處區域的肌肉相關的關節,因疼痛而失去一半的功能或完全喪失運動能力。
3.治療方式
輕微挫傷剛發生時(急性期),會有較明顯的疼痛和輕微的瘀血,可能短時間內會有一點點腫脹感,為了減輕疼痛、消腫,可以使用冰敷。冰敷有止痛的效果並且減緩血液、組織液過快的堆積,讓凝血功能有足夠的時間發揮修補破裂的微血管,也可使周圍的軟組織不會有過度的發炎反應。
而在急性期過後(通常在 72小時內),會出現肌肉痠痛、關節僵硬不靈活的症狀,此時就應該換成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讓受損的肌肉軟組織得以修復,並且排除壞死細胞所產生的代謝廢物。
中度挫傷的病人可能還不會就醫,基本上也就是按照輕微挫傷的方式冰敷、熱敷然後休息。重度的四肢挫傷需要注意可能合併其他問題。
4.照護措施
一般照護大多是冰敷、熱敷、適度運動及休息。剛受傷時建議處理的流程為:受傷→冰敷(急性期,72小時內)→消炎消腫後熱敷(長)/冰敷(短)/休息交替。
冰敷的步驟:
用微濕的毛巾包住冰敷袋(市售冰敷袋或塑膠袋裝冰塊)
冰敷患處 10~15分鐘(不建議超過,最長勿超過 20分鐘) 休息 10~15分鐘後重覆以上步驟
一天約冰敷 3~4次熱敷的步驟:
用乾毛巾包住熱敷包或熱水枕
※溫度介於 40~45℃之間,溫度太低無效果,太高會🗎傷
熱敷患處 10~15分鐘,(可視身體接受程度和季節調整時長)
※若是溫度維持在 40度 C 以上,切勿熱敷超過 20 分鐘,以免🗎傷
※若是熱敷袋的溫度逐漸下降,且熱敷處為較冰冷的四肢末梢,溫度在 35度 C左右時,可以延長至 30~40分鐘
一天約熱敷 3~4次藥物:
一般不需要使用藥物,但若想叫快速緩解肌肉疼痛的話,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也可以使用止痛凝膠
或貼布(建議使用刺激性較小的)。若影響到關節時,可以尋求骨科或復健科醫師協助。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