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也是濕疹的一種,一開始的前一個月感就很大,因為改善的反饋很明顯。後來休息了一陣子,整個狀況就惡化了,濕疹果然是需要一直下去的,後面配的調油感覺狀況改善都沒有第一次來的好,應該是德洋的效果吧… 雖然試了很多種配方,但重上述配方來看,應該再用回德洋試試看,很謝謝個案給的反饋,也謝謝她一直不斷不斷的嘗試,在這一部分上,還要學習的很多,應該要再多找找除了德洋、茶樹外,還有沒有更適合濕疹的配方,因為這一部分,我想是很多人都會需要的。
文獻查證
1. 病因
濕疹是會讓皮膚發炎的一大類疾病總稱,常與皮膚炎相互通用。濕疹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發癢、皮膚出現紅熱脹痛和丘疹,皮膚發炎的地方有時候會出現小水泡,病人有可能會摳抓或摩擦患處的皮膚,甚至會因此流出組織液,看起來會比一般皮膚還濕,所以因此得名為濕疹。上述只是急性濕疹期的表現,隨著濕疹的發展,皮膚症狀也會隨著改變。 濕疹疾病進展並不會僅停留在急性期,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後,皮膚的角質代謝會出現問題而喪失維持水分的功能,病人的皮膚組織會轉為變乾、變厚,也會出現脫屑現象,皮膚顏色也會轉為紅色或淡紅色,此時也可稱為亞急性濕疹。之後如果不治療會逐漸轉成慢性濕疹,皮膚色澤會更為暗沉,患處變成又厚又粗如同長繭般的皮膚。濕疹是包含一大類的疾病,不同種類的濕疹在照護與治療也會有些許的差異。 濕疹是一大類的疾病,引起濕疹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外因性和內因性兩大類原因: 外因性的原因:經常接觸刺激物質,如:水、清潔劑等,或衣服排汗功能差、不透氣材質刺激皮膚有關,這類型的皮膚炎也常被稱為接觸性皮膚炎。濕疹也容易在特定季節發生,夏季悶熱容易流汗,汗水會刺激皮膚而誘發濕疹;冬季時天氣乾燥,年長者皮脂腺退化,小孩因為皮脂腺尚未茁壯,就會讓皮膚過度乾燥引發濕疹。若臉部出現濕疹,而皮脂分泌稀少的小腿、手臂等處都沒事,就可能與皮膚過度清潔、保養有關。 內因性的原因:多與個人體質有關,常常會發現某些特定家族容易出現濕疹,父母有濕疹病史,小孩也容易出現濕疹的情況。許多會引起濕疹的疾病,也往往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
2. 臨床症狀
濕疹是會讓皮膚發炎的一大類疾病總稱,常與皮膚炎相互通用。濕疹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發癢、皮膚出現紅熱脹痛和丘疹,皮膚發炎的地方有時候會出現小水泡,病人有可能會摳抓或摩擦患處的皮膚,甚至會因此流出組織液,看起來會比一般皮膚還濕,所以因此得名為濕疹。上述只是急性濕疹期的表現,隨著濕疹的發展,皮膚症狀也會隨著改變。 濕疹疾病進展並不會僅停留在急性期,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後,皮膚的角質代謝會出現問題而喪失維持水分的功能,病人的皮膚組織會轉為變乾、變厚,也會出現脫屑現象,皮膚顏色也會轉為紅色或淡紅色,此時也可稱為亞急性濕疹。之後如果不治療會逐漸轉成慢性濕疹,皮膚色澤會更為暗沉,患處變成又厚又粗如同長繭般的皮膚。濕疹是包含一大類的疾病,不同種類的濕疹在照護與治療也會有些許的差異。 濕疹的按照發展過程可以從急性→亞急性→慢性發展: 急性期:患處會出現突出的紅色丘疹,皮膚發癢、並出現紅熱脹痛,有時會因為摳抓而流出組織液。 亞急性時期:患處皮膚顏色會轉為紅色或淡紅色,皮膚也會變乾、變厚,甚至會出現皮膚整片的脫屑現象。 慢性期:皮膚色澤轉為暗沉,皮膚變得厚且粗,有如厚繭般的皮膚。 濕疹併發症 併發症包含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以及比較少見的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疣、或是傳染性斑塊等,也要避免過度摳癢,進一步演變成蜂窩組織炎,而後造成更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例如敗血症。 濕疹常見的種類如下:
➢ 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的濕疹,病人通常具有過敏性體質,又稱為過敏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幼兒和兒童,丘疹常發生在面部、手、足、膝肘關節的屈側。患部會從搔癢難耐,逐漸導致皮膚增厚、發紅,搔抓若抓破皮膚,還會引起皮膚感染。
➢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分為兩種,一種是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另一種則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通常發生在皮膚接觸有刺激性的物質,而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則是接觸到易造成過敏的物質,例如化妝品、油漆等,常常發生在雙手。
➢ 汗皰疹:主要出現的部位在手指和腳趾,病因不明。會有嚴重的瘙癢,常會伴隨水泡的出現,幾周後可能會出現乾燥脫屑,在雙手與手指有時會出現很深的皸裂。這種濕疹容易轉化為慢性病程,且伴隨疼痛。
➢ 錢幣狀皮膚炎:此類皮膚炎多好發於男性,女性較為少見,男性首次發病通常在50多歲,女性一般好發於青少年時。錢幣狀皮膚炎患處會出現錢幣大小狀的圓形紅斑,常出現在四肢或背後等處,治療上會較為棘手。病因不明,主要的誘因有:寒冷乾燥的空氣,甲醛一類的化學物質等。
➢ 神經性皮膚炎:這類的濕疹病人通常有習慣性局限性的瘙癢問題。神經性皮膚炎好發於頭皮、頸部兩側、耳朵、手腕、背部、腳踝、外陰等處。在沒有形成病變前,病人就習慣在這些部位抓搔,即使睡著的時候也會不自主抓撓。神經性皮膚炎如果患處面積不大其實並不明顯,但可觀察到皮膚變厚、皮膚細紋加深,也有可能合併其他的感染問題。
➢ 脂漏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會使頭皮屑增多,嬰幼兒可以發生在整個頭部,成年人好發於眉區、鼻子兩側等處。脂漏性皮膚炎導致發病區域雪花狀皮屑大量增加,主因是皮屑芽孢菌異常大量繁殖,導致表皮細胞快速脫落而引起皮膚炎反應。
➢ 淤滯性皮膚炎:這類皮膚炎好發於靜脈曲張的病人。淤滯性皮膚炎常導致局部皮膚有明顯的滲出液、患處會出現結痂增厚。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處甚至會出現色素沉著性斑塊。
3. 治療方式
一般來說,各種不同的濕疹可以按照它所處的進程進行治療:亞急性、慢性期若不是很嚴重的發炎,並不需藥使用類固醇治療,反而是要好好保養,擦油增加皮膚的保護力。如果是過敏性或刺激性物質,需要避免接觸。急性期或是嚴重的濕疹,才需要使用類固醇治療。類固醇的等級很多,醫師會視病情、部位選擇適合的類固醇,比如胯下皮膚較薄,就會選濃度較低的類固醇,通常擦1到2週就會好轉,並且可以搭配紫外線光療進行治療,再來就是個別差異治療了。
4. 照護措施
➢ 在濕疹發作期洗澡應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少接觸洗衣粉、清潔劑等化學物品
➢ 不要使用過熱的水沖澡,並縮短洗澡時間。
➢ 維持良好的手部清潔,濕疹發癢時盡量避免去摳、抓,以免傷口破皮造成感染。
➢ 按照醫囑擦藥、服藥即可痊癒。
➢ 發炎時避免化妝:皮膚發炎時應避免化妝,不然會好很慢,甚至會加重或反覆發生。讓皮膚好好休息一星期,調整清潔保養的方式、不化妝、擦藥膏,這樣一定會改善。
➢ 皮膚清潔原則:冬天不像夏天,臉部會分泌較多油脂包覆髒污跟化學物質,可選用合適的清潔用品清潔。選用溫和的洗面乳或用清水清潔,就可以清掉殘留的髒污。
➢ 過敏性體質的人需留意避免接觸可能過敏的物質,例如化妝品、油漆、塵蟎等。並可注意觀察是否有特定物質一定會產生濕疹,日後只要避開即可有效預防。
➢ 夏季時或運動時要讓身體保持乾爽,適度擦拭汗水,避免汗水過度刺激皮膚。也可穿棉質衣物,當衣服充滿汗液時就應該換掉。
➢ 使用的乳霜、乳液或天然油膏,需要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產品最好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劑、乳化劑,避免過度刺激皮膚。
➢ 規律作息不熬夜。 ➢ 避免過度以熱水刺激皮膚,溫泉、三溫暖必須有所節制。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 避免食用易造成敏感及會吸光的食物
2. 選擇柔軟且寬鬆的棉質衣物,避免衣物粗糙、過緊而造成摩擦刺激
3. 調配之精油可時常擦於患處,勿拉扯皮膚
4. 多喝水、維持適度運動習慣,早睡增加自身免疫力促進修護
5. 濕疹發癢時盡量避免去摳、抓,以免傷口破皮造成感染
6. 症狀仍需續看皮膚科,持續追蹤,以芳療做為輔助
7. 洗澡時,勿使用太燙的熱水沖澡,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8. 帶小方巾,若有汗或水時可把皮膚上水分擦除,保持乾燥
9. 作息規律不熬夜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