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膝退化性關節炎: 人類的膝關節是由三部分的骨頭所形成,包含大腿下端、小腿骨的上端及前方圓圓凸凸的臏骨。當我們在活動膝關節時,這三塊骨頭會相互地接觸擠壓。正常的膝關節,這些骨頭的接觸面均覆蓋有一層堅硬光滑的關節軟骨以避免產生磨擦和耗損。若膝蓋軟骨部分,因過份損耗而逐漸消失,就會引發膝退化性關節炎。

症狀發作的原因

a.                  關節活動過度:如走太遠的路,或上下坡、上下樓梯過於頻繁。

b.                  關節姿勢不良:站太久或坐太久,使缺乏活動的膝關節僵硬不適。

c.                   受傷造成:如輕度受傷 (跌倒、扭傷、擦撞) 之後,常會引發慢性關節炎或惡化。

d.                  不合適之鞋具:如高跟鞋,會增加膝關節的機械性壓力;鞋墊厚度不足或過硬,無法有效吸收觸地時的震力。

e.                  溫度濕度改變:氣溫大幅下降,或濕度增加都會加重症狀(俗稱風濕症)

2.    臨床症狀:

初期的症狀是呈現痠痛,膝關節本身或附近的肌肉變緊,關節活動範圍減少。病患上、下樓梯感到吃力或痠痛,甚至會發現要從低一點的椅子起身有困難,當然更談不上做蹲的動作。一般症狀還包括:

a.         關節疼痛。

b.         關節活動度僵硬。

c.      關節腫脹、積水。

d.      皮膚發紅發熱。

e.      關節變形。

f.     嚴重時,使得病患的行動能力受限。

3.    治療方式:

a.      藥物治療:服用止痛劑、非類固醇藥物或直接注射玻尿酸鈉類固醇藥物到關節內,使疼痛減輕,症狀改善(須接受醫師指示)

b.      物理治療:可用熱療、電療等儀器治療,運動治療及運動貼紮(肌內效貼布)等方式來減輕症狀。

c.      手術治療: 用關節鏡直接診視關節腔受損程度並直接清除骨刺和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或置換人工膝關節。

d.      運動治療:牽拉運動---伸展膝蓋周邊肌肉,減輕關節磨損力量。肌力訓練---加強膝蓋周邊的肌力,增加關節間正確活動,減輕關節磨損力量。

4.    照護措施

所有活動都以不會令膝關節更為疼痛為取捨原則,會增加關節 負擔的動作或活動,如蹲下、彎 腰、爬樓梯、爬山、提重物、走遠路等, 則應盡量避免。可選擇的運動包括游泳,慢速行走等。體重過重的人則必 須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擔。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