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牙齦「腫」這件事,其實不是很容易判斷是否是牙周病。因為有些人發炎的時候,牙齦也不會很腫,但有些人體質比較敏感,很容易因為其他因素而腫起來。 尹慧君說,像是咬合不正,常常刺激到牙齦,或是智齒(阻生齒)去擠壓正常的牙齒,都可能讓牙齦腫起來。還有人會因為內分泌失調而牙齦腫,「因為雌激素、雄激素都會刺激牙齦腫脹,所以熬夜隔天牙齦就容易腫。」 雖然只有單純的牙齦腫,沒有紅、痛、化膿或是其他的症狀,不太算牙周病,但如果牙齦腫的時間太長,1、2週都沒有消掉,或是反反覆覆的一直腫,還是建議看一下牙醫,找出真正的原因。
1智齒冠周炎
由於智齒引起的發炎是最煩擾年輕人的,智齒一般會引起牙冠周圍牙齦組織炎症而腫痛。
2齲齒
當齲齒沒治療,發展到傷及牙髓神經,造成牙髓炎,牙根根尖周炎,牙齦組織紅腫疼痛也是必然的。
3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和上火是最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從而引來急性牙齦炎,牙齦腫痛是典型症狀。
4內分泌原因
女性月經期、妊娠期內分泌激素會變化,所以很容易造成牙齦充血,腫脹,特別是妊娠時可能會妊娠性齦瘤,一般經期和分娩過後症狀會減緩。
5牙齦炎或牙周炎
牙齦腫痛最常見的原因,由於口腔不清潔,牙面上牙垢、牙菌斑、牙石或者不了修復體,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牙齦,在刷牙或咬硬物時就會出血,牙齦紅腫,疼痛,特別是晚期會更明顯。
對於水腫,我們可以自我檢查:用手指按壓腳踝旁邊的皮膚,如果凹陷超過0.6公分、並且超過10秒鐘以上沒有辦法回復舊觀,就可以算是中度到重度的水腫了。
水腫可以發生在單側下肢,也可以發生在兩側。如果只發生在一條腿,通常會先考慮靜脈或是淋巴回流的問題。例如長途搭乘飛機引發的深部,也就是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一個例子。
靜脈血栓可以用超音波及抽血來檢測,治療方面可以用抗凝血藥物來幫助血栓溶解、或是穿著彈性襪,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如果水腫同時合併了皮膚發紅、發熱、以及疼痛,那就可能是局部皮膚感染或是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用抗生素來治療。另外,有些藥物(例如脈優等鈣離子阻斷劑)會引發下肢水腫,這對健康並無大礙。
但如果兩腿都發生水腫呢?問題可能嚴重的多。常見雙下肢水腫的原因包括:心臟衰竭、肝硬化、腎臟疾病、以及其他原因例如甲狀腺疾病等等。腎臟疾病會造成水腫的機轉,主要是因為腎功能不良,影響了水份和鹽份的排泄;另外,重度蛋白尿會導致血清白蛋白不足、血液黏稠度下降,血管中的水份容易滲漏到週邊組織。這些情況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可逆轉的慢性腎衰竭。
下肢水腫如果併有泡泡尿,更需要特別注意,這很可能是慢性腎絲球腎炎或是糖尿病腎病變併有重度蛋白尿,如果不妥善處理,最終可能會走上洗腎的道路。 (編輯推薦:泡泡尿是腎病嗎?醫師點名5種異常警覺腎病變!)
水腫的治療必須對症下藥,首先檢查心臟、肝臟、腎臟及內分泌功能,以確認並針對病因積極治療。檢查項目包括驗血、驗尿、必要時加做超音波檢查。
利尿劑是治療水腫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忙身體排出蓄積的水分及鹽分。利尿劑通常只能治標,它對蛋白尿並無治療效果。沒有經過審慎評估,自行到藥房購買利尿劑使用,很可能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同時也會因為暫時緩解了症狀,反而讓我們忽視疾病的嚴重性。所以,如果您常常會覺得鞋子變緊、下肢腫脹,還是請儘速到醫院就診吧!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