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泌尿道感染病因 泌尿道感染分為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或尿道炎)及上泌尿道感染(急性腎盂腎炎),主要致病菌為細菌因附著於泌尿 道黏膜中無法被排除且上行致腎臟的感染。造成因素有泌尿道阻塞或餘尿增加,如前列腺肥大或神經性膀胱或尿 路結石、先天性構造異常、經常憋尿、水份攝取不足、女性頻繁的性行為或長期放置導尿管等 • 性別:女性因尿道短且近肛門,所以感染機會較男性多。 • 年齡:1 歲以前的嬰兒期,男生比女生有較多的尿路感染。之後女性隨著年紀的增長,在學齡前、婚 後、懷孕期都是尿路感染的高峰期。至於男性,到了老年後才因攝護腺肥大,增加感染的風險。 • 先天性泌尿道功能缺陷或畸形、尿路結石造成尿路不通暢。 • 神經性膀胱病變及攝護腺肥大,導致小便解不乾淨。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身體免疫力較差。 • 因診斷或治療需要,有器械放入泌尿道,如膀胱鏡檢、導尿管放置,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2. 臨床症狀 泌尿道感染常是肛門附近的腸內菌潛行至本來無菌的泌尿道造成大量繁殖,最後沿著尿道上行造成發炎的結果。 根據感染部位,可分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常見症狀有頻尿、血尿、濁尿、小便疼痛、下腹痛 等局部症狀。亦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即急性腎盂腎炎,表現出腰痛、發燒、畏寒、噁心等全身症狀。急性腎盂 腎炎如果延遲治療,容易導致腎膿瘍或敗血症而有生命危險。 3. 治療方式 ☉一般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依尿液及血液培養菌種結果調整藥物。 ☉單純性下泌尿道感染者使用口服抗生素 3-7 天;上泌尿道感染且有全身症 狀者,需靜脈注射 ☉抗生素至無發燒後改為服抗生素治療。 ☉手術治療:重複性感染且對抗生素有抗藥性,或其感染源為尿液逆流或阻 塞時,則必須採外科手術治療 ,如腎 切除術、腎盂截石術、輸尿管改道 術、輸尿管成形術等。 4. 照護措施 ☉ 每天定時補充水分攝取,每日可飲用 2000-3000mL。 ☉ 多食用含有維生素 C 的水果蔬菜,增加尿液酸化,避免尿液產生沉澱。 ☉ 性交後立刻解小便,以減少性行為時致病菌經尿道進入膀胱。 ☉ 定時排空膀胱,勿憋尿。 ☉ 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次如廁後,衛生紙須由前往後擦拭(尤其女性於月經 週期棉墊應常更換,勿觸摸棉墊內面避 免使用女性清潔噴劑)。☉ 穿戴尿布者應隨時更換,保持會陰部及臀部乾爽。 ☉ 穿著棉質內褲,少穿過緊的內褲或束褲,避免會陰部潮濕,通風不良,讓 細菌滋長。 ☉ 洗澡避免盆浴或泡沫浴,應盡量採用淋浴方式,以減少致病菌侵入的機會。 ☉ 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定期返院追蹤。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