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病因
胡蜂無故飛進家中,被胡蜂叮腳踝
2.臨床症狀
蜂類螫傷在台灣最常見的為「蜜蜂」及「胡蜂」,胡蜂又叫黃蜂、大黃蜂或虎頭蜂。蜜蜂體表多細毛,身體較圓,胸腹間無明顯區隔,且膜翅較寬,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都會脫落而留在人的皮膚中。至於胡蜂則體表光滑、胸腹部間較纖細,胡蜂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胡蜂本身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可以反覆螫人注射毒液。其中黃腰胡蜂是最常出現於都市,築巢於低樹枝或屋簷下,最常被消防隊摘除蜂窩之蜂種;黑腹胡蜂則是最兇惡的胡蜂。
一般來說,蜂類比較容易發怒攻擊的時期有:1.幼蜂成蛹時期,守衛的工蜂警覺性及攻擊性都很強。2. 風和日麗適合採蜜的天氣,工蜂採蜜時如果受到干擾也很容易發怒。3.雨後蜜源流失,工蜂採不到蜜時。而比較不容易觸怒蜂類的時期有:1. 陰雨時,工蜂多留在巢內。2.后蜂帶著工蜂來到新地,築巢尚未完成之時,即巢內沒有幼蜂時。原則上,只要「不去招惹蜂群」,他們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
一般被蜂螫後的正常反應包括局部紅腫、麻、癢、刺痛感。如果對蜂毒發生過敏反應,其症狀從輕微的局部大紅疹、搔癢、全身蕁麻疹、焦躁不安、噁心、嘔吐、胸悶、暈眩、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意識混亂、吞嚥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低血壓、意識喪失、休克都有可能。如果注入大量毒液,也有發生急性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溶解、橫紋肌溶解與急性腎衰竭的報告。通常過敏反應出現的時間很快,大多在 30分鐘以內,可持續超過 24小時甚至兩至三
天,不過也有延遲型過敏反應發生的可能,即蜂螫後 7-10天才出現過敏症狀。
3.治療方式與照護措施
對於蜂螫的治療,主要為「儘速去除螫針」、「局部冰敷」及「使用止痛或抗組織胺藥物」,以改善局部症狀。在被螫傷的部份,找出蜂刺,用指甲、刀片或信用卡輕輕的將刺刮去,不要用手擠壓也不可在傷處抓癢,以免再次刺傷自己或注入更多毒液。用水清潔傷口,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可除去蜂隻留下的費洛蒙,避免吸引更多蜂隻前來叮咬。對於過敏性反應,可給予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症狀嚴重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給予氧氣及必要之氣管插管治療,並儘速前往醫院就醫。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了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之外,也應於必要時安排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之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患者,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或嚴重全身性毒性,預後應該都相當好。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因為被蜂叮咬非常疼痛,原本芳療師擔心調油比例過高,但反而高比例很快的舒緩了症狀。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使用岩玫瑰純露冰敷,當下就有舒緩,原本患處脹痛,用油後半小時慢慢開始消退。除了傷口四周有抽痛 的感覺,整體精油的輔助效果良好。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剛好事發當時芳療師人在現場,手邊備用油瞬間處理,個案本身有使用純露習慣,一切搭配得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