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乾癬又俗稱為牛皮癬,因為患者常會在皮膚產生銀色的脫屑,偶爾也會被稱為銀屑病。乾癬是個常見但難纏的皮膚疾病,根據先前國內相關統計,國內大約有 0.2-0.25% 左右的人口罹患乾癬(牛皮癬),也就是至少有高達 5-6 萬人受到這個疾病困擾。乾癬患者除了要應付皮膚的不適以外,因為乾癬的病名有個「癬」字,很容易被聯想到跟其他因為黴菌感染的皮癬有關,例如香港腳(又稱足癬)或者是頭癬、體癬等疾病,所以很多人往往會誤以為乾癬是會傳染的疾病,但其實乾癬是完全(不會傳染)的!有時不明顯的乾癬也可能被和其他皮膚疾病搞混,例如頭皮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脂漏性皮膚炎、指甲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是灰指甲、在四肢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是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在診斷時非常需要醫師的細心以及經驗。另外乾癬的病灶有時候面積較大,看起來有點嚇人,許多患者也會因為外觀的問題造成困擾,甚至是遭遇歧視。
2. 臨床症狀:
乾癬通常有兩種特殊的臨床表徵,第一是皮膚表面出現的界線清楚的紅斑(erythema)反應,第二是病灶處的脫屑(scaling)反應。因為角質異常快速代謝產生的強烈的脫屑反應,會讓病灶看起來像是佈滿一片銀色的皮屑,因此有時候乾癬又被稱為銀屑病。
乾癬除了好發在頭皮、耳朵(耳後)、四肢、軀幹,有時也會在指甲發生,所以如果醫師在發現你身上有疑似乾癬的病灶,通常會進一步檢查你全身的皮膚,請不要害羞或過度擔心喔!
3. 治療方式:
越是成因不明、機轉不明、而且機轉複雜的疾病,通常就越難找到單一的特效藥。乾癬會這麼難纏的原因就是如此。以下我們針對乾癬的常見藥物做個介紹:
l 保濕劑:雖然不是真的藥物,但對乾癬患者來說,補水以及保濕是相對便宜而且有效的方式,意義不小於藥物治療。對病灶積極保濕可以降低癢、痛等臨床症狀,也可延長不需要治療的時間。目前認為比較有效的成分是凡士林或者是質地較厚重的乳液,最好在剛洗完澡後使用,直接把水鎖在角質內最好。
l 外用類固醇:乾癬會導致發炎以及角質細胞過度增生。這類藥物主要是利用類固醇抗發炎以及抑制增生的效果來改善症狀。
l 外用 A 酸:Tazarotene(常見商品名:Zorac 羅膚格)是一種外用A酸,透過改善角化的作用來減少脫屑症狀。
l 局部免疫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s):常見的藥物有 tacrolimus 和 pimecrolimus 這兩種。這類適合用在臉部以及皮膚損傷較嚴重的病灶,可以有效降低局部類固醇的使用。
l 全身性治療:當乾癬侵犯的部位較多、面積較大時,就可能需要一些全身性的治療方式。目前常用的是口服藥物,或近年逐漸使用增加的生物製劑。
4. 照護措施:
整理如下〜戒菸。減重。戒酒。
避免過度使用藥物:特別是鋰鹽、Beta Blocker 這類降血壓藥、還有類固醇。
避免受傷:受傷處容易誘發乾癬生長。
避免壓力或過勞
避免暴露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並且積極保濕。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