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類似焦慮症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了解,目前一般認為,生活中的傷害或壓力經驗,或一些外在壓力,可能會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族群,進而導致焦慮症的發生。另外遺傳也可能與焦慮症有關係。人的健康不只是生理,還包含心理的健康。生理會生病,心理其實也會。而且生理和心理是會互相影響的,舉個例子,在你緊張的時候,心跳跟呼吸自然就會加速,這就是生理影響心裡最明顯的例子。
在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壓力反應的兩個重要部位。杏仁核主要處理害怕和威脅的情緒,而海馬迴則與記憶有關,因此當人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壓力產生的害怕與威脅感受,會刺激杏仁核,而海馬迴會負責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
2. 臨床症狀:
焦慮症和一般人都經歷過的焦慮,其實大不相同。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焦慮的心情,例如面臨了考試、比賽,或者是即將要做一個你陌生的醫學檢查時,這種狀況下感到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除了心情感到緊張以外,心跳加速、手抖,甚至緊張到胃痛,都是可能發生的事,但這些症狀在事件過後,通常就結束了。
3. 治療方式:
Ø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會由心理治療師協助個案,希望能在想法上控制焦慮,並在行為上放鬆身心。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認為對焦慮症相對有效的方式。這種療法的優點是沒有服藥的副作用,而且患者能夠學習到觀察並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的方法。缺點則是花費的時間和心力較長。
Ø 焦慮症的藥物治療(嚴重時)
藥物雖然可能伴隨著副作用,但優點是效果通常比較快。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在焦慮症的個案身上,來緩解個案的症狀。有些抗憂鬱劑對於焦慮症患者會有幫助,另外也有專門的抗焦慮藥物可使用。在某些患者焦慮嚴重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開立鎮靜劑這類的藥物,但通常只是為了短期控制,不會長期使用。
有關焦慮症的藥物,牽涉到個案的症狀不同,以及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因素,還有藥物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影響,請一定要跟你的醫師完整討論,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喔。
4. 照護措施:
焦慮症如果希望得到改善,在日常生活的重點是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以透過冥想,或者是參與一些行為治療、團體治療的活動來練習。其他可以做的還包括:
l 運動:許多有氧運動都有助於紓解壓力,包含散步、慢跑、游泳、登山…等等。如果能每週運動 150 分鐘以上的話,你的醫師會很開心。
l 學習放鬆:瑜伽、皮拉提斯運動或者是冥想…等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自己。
l 避免過量咖啡因: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導致你更容易焦慮,如果感到疲憊,別急著攝取咖啡因喔。
l 避免菸酒與藥物的濫用:每個醫生都會叫你別抽煙喝酒,這不只對你的健康不好,對你的焦慮也不好。
l 參與支持團體:有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的朋友很多,你不是孤單的。在台灣有許多支持性的團體,醫療院所都可以協助你轉介並參與喔。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