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香港腳要被正式介紹之前,大家一定要先認識皮膚癬菌(Dermatophytes)是什麼。皮膚癬菌泛指多種會感染人類或動物的黴菌,這類黴菌如果感染了身體就是「體癬」、感染了頭皮就稱為「頭癬」、感染了胯下就稱為「股癬」、感染了足部就被稱為「足癬」。不過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較少用「足癬」這個比較學術的名稱,多數狀況我們都俗稱它為香港腳。

香港腳通常會發生在成人以及青少年,其中年輕男性的盛行率最高,但很少發生在還沒進入青春期的孩童。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慎直接接觸了導致感染的黴菌,通常是 Trichophyton rubrum, 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這三種。

有些人會因為赤腳走在公共的淋浴間、游泳池、三溫暖等容易積水、潮濕的地方,因此被感染。

雖然都是黴菌感染,但每個人的香港腳可能都長得不太一樣。

指甲是人體皮膚表皮的一部份,它分為甲床、甲板及甲基質,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指頭末端。

灰指甲是指甲或趾甲受黴菌感染,而引起的指甲變色、變形、增厚、脫屑、粗糙易碎、指甲分離等 現象。灰指甲的學名為甲癬,是最常見的指甲病變。

2.  臨床症狀

香港腳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腳趾間發紅、脫皮、發癢、疼痛的小水泡、在腳跟和足部兩側異常增厚角化、脫皮,伴隨不同程度的紅腫等不同情況。會起水泡、發癢的香港腳通常比較容易被發現與治療,但如果是單純腳皮增厚的這種形態,就常常會被忽略,不可不慎。

香港腳的臨床表現可能和其他幾種皮膚疾病很像,特別是腳部的汗皰疹。

因此醫師除了用眼睛觀察以外,有時也會刮下一些皮屑或者是水泡,透過浸泡在氫氧化鉀(KOH)溶液中,以顯微鏡來觀察是否有黴菌的菌絲,確定你是不是得了香港腳。

灰指甲初期比較常見的症狀有指甲混濁、增厚、碎屑,甚至有些小裂痕,變得比較脆、容易斷裂等;到了後期,指甲周圍的皮膚會出現脫皮、泛紅、脫皮,甚至會有紅腫。

另外,灰指甲因為指甲的變形,也可能併發甲溝炎,是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與肉相接處)發炎,症狀有紅腫、化膿潰瘍、指甲變形等;如果更嚴重,就會變成「嵌甲」,也就是常見的「凍甲」,整個甲褶嵌入肉內,幾乎可以說「痛不欲生」。

3.  治療方式

香港腳的治療目標:緩解症狀(特別是發癢)、降低繼發性細菌感染的機率、避免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或感染其他人。原則上治療還是以局部的藥物使用為主,全身性的口服藥物通常用在局部治療失敗的患者身上。

灰指甲多半會使用類固醇、抗生素的藥物來治療,但這些藥的副作用各異,而灰指甲患者多半也有其他的併發症,最好不要自行買藥,而是看皮膚科;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嚴重程度、身體狀況來進行處方,效果比較好。

 

4.  照護措施

香港腳

1.全家一起治療。否則很容易家庭成員交互感染。

2.避免和他人共用鞋、襪。如果家人無法一起治療,至少鞋襪不要放在一起。

3.避免赤腳出入公共浴池、淋浴間、三溫暖等潮濕的環境,請著拖鞋。若不慎接觸,請務必用清潔產品洗過整隻腳(包含趾間縫隙)並徹底擦乾。

4.保持腳部乾燥。洗澡後要完整擦乾、腳汗太多可使用止汗劑、穿著吸汗力好的棉襪,儘量避免穿絲襪、褲襪。

5.避免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子。能穿涼鞋就不要穿布鞋,能穿布鞋就不穿皮鞋、膠鞋。

灰指甲

1.指甲出現變形、混濁,儘快去看皮膚科醫師

2.避免手腳泡水、赤腳走濕濕的路

3.手腳不共用同一支指甲剪,並定期消毒

4.穿吸汗的襪子,儘量讓腳部通風

5.接觸灰指甲患者、碰觸有黴菌的物品後,一定要記得徹底洗手、腳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