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一、 病因
Ø 習慣性扭傷
●踝關節不穩定:
小腿肌力不平衡,或是肌腱鬆弛、斷裂,都是造成踝關節不穩定的原因。
●生物力學上的失衡:
腳踝承受著我們全身的重量,當膝蓋、髖部、核心肌群的穩定度出現問題,則會影響踝關節的穩定,增加翻船的風險。
●功能性不穩定:
當腳扭傷時,大腦會開啟保護機制,讓身體做出應對的反應,若大腦傳遞訊息的過程中發生問題(保護機制當機),就會導致踝關節反覆受傷。
Ø 缺氧
缺氧(Hypoxia)是身體組織含氧量少的情形,是由低血氧症(Hypoxemia)引起的,也就是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低於正常水平。有時,缺氧一詞概括了缺氧及低血氧症兩種情況,這兩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呼吸和循環困難的症狀。正常的動脈血氧濃度大約是75~100毫米汞柱(mmHg),若數值低於60 mmHg,就代表缺氧並需給氧治療。缺氧十分常見,且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但只要多留意便能降低發生的機率。
缺氧是由呼吸道及循環系統的功能和結構異常引起的。下列情況可能導致缺氧:
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2. 肺氣腫(Emphysema)
3. 支氣管炎(Bronchitis)
4.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
5. 貧血(Anemia):只有少數紅血球能攜帶氧氣及氰化物(Cyanide)中毒
6. 新冠肺炎
7. 缺氧可能由嚴重的氣喘發作引起,發作期間呼吸道明顯變窄,使得空氣無法進入肺部。有時,服用的藥物也會導致缺氧,例如強效止痛藥和其他抑制呼吸的藥物。
8. 環境因素:包含吸菸、二手菸、空氣污染、化學製劑、落塵或位處高海拔地區。
9. 健康因素:可能是肺部或心血管,處於不健康的狀態。
二、 臨床症狀
Ø 習慣性扭傷
大多數的腳踝扭傷都是以腳掌掌面朝內的「內翻扭傷」居多,而位於腳踝外側「前距腓韌帶」,連接距骨及腓骨,也是腳踝主要的側韌帶,當腳踝內翻時,位於腳踝外側的「前距腓韌帶」首當其衝。
踝關節不穩定的患者隨著問題的嚴重程度,本身可能有感或無感。有感的患者常有的敘述是「腳踝鬆鬆的、不太穩」,也有些會明確地告訴醫師某次受傷後「扭傷的頻率變高了,動不動就會拐一下」。至於比較無感的患者往往就是覺得「走久、站久,踝關節外側就容易酸痛」。以上這些都屬於主觀症狀。
除了主觀症狀,醫師還可能察覺到一些客觀現象,包括:檢查時踝關節內翻的角度過大、有明顯的鬆動。有些時候,小腿外側的肌肉會有較明顯的緊繃、壓痛。對於有這種現象的患者,若醫師仔細檢查,患側的小腿外側肌肉,甚至臀部肌肉,可能會比對側萎縮、軟弱。
Ø 缺氧
缺氧的症狀會因人而異,不過常見的缺氧症狀如下:
2. 心血管問題: 心跳加快
3. 腦部及精神問題: 頭痛及意識混亂
4. 皮膚: 顏色從櫻桃色轉至藍色
5. 坐立不安及出汗
6. 即便只是輕微的活動或處於休息狀態,仍然感到氣短、喘不過氣。
7. 活動時,喘不過氣的情形更加嚴重。
8. 睡眠時期呼吸短促導致睡眠中斷,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症狀。
9. 喘不過氣的情形突然發作,且非常嚴重,影響到活動能力。
10. 嚴重的呼吸急促、咳嗽、心跳加快,在高海拔地區發生水腫。
三、 治療方式
Ø 習慣性扭傷
第一次急性足踝扭傷,可採「P.R.I.C.E 急性運動傷害處理步驟」為Protection(保護)、Rest(休息)、 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 (抬高),一般來說約2-3周消腫後可重返運動場上,但若仍持續疼痛,且反覆扭傷,就要懷疑是結構上的問題。
足踝扭傷後,主要治療在於如何消腫止痛以期早日回復正常功能,及早消腫止痛功能恢復將會越完整。通常扭傷厲害時,都會照張X光片,以排除骨折的情形。接著應該按照休息、保護患肢,局部冰敷、加壓,並抬高患側的方式處理。目的在減少局部繼續出血並消腫。另外,可輔以一些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儘量休息、減少活動,並可以石膏、夾板、護具或是彈繃固定足踝,也可以拐杖助行;但固定的時間不宜超過二至三週,以免關節僵硬。冰敷加壓的動作可持續二至三天,如果不見患側局部有消腫情形,不可轉為熱敷,以免再次腫脹。
Ø 缺氧
必須待在醫院接受治療並追蹤含氧濃度,若發生緊急狀況,最重要的是讓更多氧氣進入身體。醫師可能會使用氧氣面罩,覆蓋鼻子和嘴巴,或者給予氧氣鼻管。
若上述仍無法讓血氧濃度提高至正常水平,可能會使用口服吸入器或氣喘藥物,好讓病人更容易呼吸。若這些方法仍起不了作用,還能夠由靜脈注射藥物,或短期內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肺炎。
四、 照護措施
Ø 習慣性扭傷
如此一至二週後,大多數病人的腫痛都會漸漸改善,這時就可進入復健階段,如關節活動、肌腱伸展及肌力訓練。一般三至四週後,可以回復到日常生活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扭傷後局部腫脹的情形愈厲害,腫脹消退的速度愈慢,功能恢復的時間就會愈久;所以,受傷後的推拿、復位(既無脫臼何需復位),祇會造成更加腫脹,對病情是沒有幫助的。
Ø 缺氧
下列的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改善缺氧狀況:
1. 戒菸:若您有缺氧症或其他肺部疾病,為了改善情況,首要任務就是戒菸。
2. 避免被動吸菸:除了戒菸以外,最好遠離有人吸菸的地方,二手菸比自己吸菸對肺部的危害更嚴重。
3. 規律運動:適當的運動,能幫助提升整體肌力和耐力。
4. 飲食均衡,並保持活力。
5. 了解氣喘發作的誘因,並避免發作。
6. 少碰有害身體的東西
7. 適度補充維他命C和鐵質
8. 多喝水
9. 運動
10. 按摩
11. 靜坐
12. 吸氧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