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病因
扭傷(英語:sprain),也被稱為韌帶撕裂(英語:torn ligament),是指關節內韌帶的拉扯或撕裂,通常是由於外傷突然迫使關節活動超出其功能性範圍而引起的。韌帶是由膠原蛋白組成的堅韌的非彈性纖維,它將兩個或多個骨骼連接到一個關節上,對關節的穩定性和本體感覺非常重要,本體感覺是身體對肢體位置和運動的感覺。

2.臨床症狀
大多數扭傷是輕微的,造成輕微腫脹和瘀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解決。然而,嚴重扭傷包括完全韌帶撕裂和斷裂、骨折,通常導致關節不穩、劇烈疼痛和功能下降。這些扭傷需要手術固定、長期制動和物理治療。扭傷可以發生在任何關節,但最常見的發生在腳踝、膝蓋或手腕。發生在肌肉或肌腱的等效損傷稱為拉傷

 

3.治療方式

根據受傷途徑、關節症狀和嚴重程度,大多數扭傷可在受傷後24小時內採取「RICE治療法」採取保守措施進行治療。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損傷和症狀進行個體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等非處方藥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外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以與口服藥物一樣有效。

       保護(Protect):應加以保護和固定受傷部位,因為韌帶再次受傷的風險增加。

       休息(Rest):應固定受影響的關節,並儘量減少負重。例如,腳踝扭傷時應限制行走

       冰敷(Ice):為了減少腫脹和疼痛,應立即在扭傷處敷冰塊。冰可以一天敷3-4次,每次10-15分鐘,或直到腫脹消退,並且可以同時進行包紮。冰也可以用於止痛,但為此目的只能在短時間內使用(少於20分鐘)。 長時間暴露於冰中會減少流向受傷區域的血流量,減緩癒合過程。[30]

       加壓(Compression):應使用敷料、繃帶固定扭傷部位並提供支持保護。包裹傷口時,應在傷口的末端施加更大的壓力,並沿心臟方向減小壓力。這有助於血液從四肢循環到心臟。通過冷壓療法仔細處理腫脹是癒合過程中的關鍵,它可以防止扭傷部位進一步積液。但是,加壓不應妨礙肢體的循環。

       抬高(Elevation):保持扭傷關節抬高(高於心臟),可以減少腫脹。

其他非手術療法如連續被動運動(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減輕腫脹和改善活動範圍方面都是有效的。

 

4.照護措施

   使用彈性繃帶包紮可止痛消腫,再洗澡時可以先拿下,洗澡後再包紮回去。

   抬高患肢(高於心臟)並休息,可減輕腫脹。

   損傷之 72 小時內使用冰敷,越早處理越好,不可將冰塊直接置於皮膚上,須以毛巾或手帕墊於患處。

   休息或睡覺時,受傷的腳用枕頭墊高,以減少足背腫痛。

   冰敷的方法可用冰塊、冰袋、冰毛巾,但重要的是不要造成凍傷。

   每次冰敷的時間為: 10-15 分鐘,最多不可超過 20 分鐘,間隔 5-10 分鐘後再冰敷一次。

   患肢可予彈性繃帶支拖固定,假如太緊或太鬆應重新固定。

   請記得回門診追蹤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